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1.3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20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第20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0-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页
    1.4 研究路径与创新点第21-23页
        1.4.1 研究路径第21-22页
        1.4.2 创新点第22-23页
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理论第23-28页
    2.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论基础第23-24页
        2.1.1 “互联网+”的含义第23页
        2.1.2 政务服务的概念第23页
        2.1.3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第23-24页
    2.2 “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的新形势第24-26页
        2.2.1 简政放权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内在驱动力第24-25页
        2.2.2 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政府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第25页
        2.2.3 用户在线行为习惯推动政务服务模式转变第25-26页
    2.3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理论依据第26-27页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6页
        2.3.2 网络化治理理论第26-27页
        2.3.3 智慧政府理论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现状与问题第28-35页
    3.1 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现状第28-30页
        3.1.1 网上行政审批率提高第28-29页
        3.1.2 网民规模与普及率提高第29-30页
        3.1.3 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多样第30页
    3.2 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第30-33页
        3.2.1 政务网站设计不尽合理第30-31页
        3.2.2 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分布不均衡第31-32页
        3.2.3 存在某些网络安全隐患第32页
        3.2.4 政务服务模式单调且互动性不足第32-33页
    3.3 黑龙江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存在问题的成因第33-34页
        3.3.1 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第33页
        3.3.2 各区域基础建设缺乏标准化体系第33页
        3.3.3 对政务服务新要求存在认识偏差第33-34页
        3.3.4 缺乏网站设计相关专业人才支撑第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国内外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经验与启示第35-40页
    4.1 国外政府有关“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经验第35-36页
        4.1.1 美国政府出台设计标准来拯救政府机构网站第35页
        4.1.2 英国政府与私营企业合作减少网络安全隐患第35-36页
        4.1.3 爱沙尼亚建设全国性的数字政府第36页
    4.2 国内有关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经验第36-38页
        4.2.1 广州市政府网站功能设计注重全面化第36-37页
        4.2.2 上海市政府完善公共数据安全机制第37页
        4.2.3 北京市实施“人民云开放战略”模式第37-38页
    4.3 国内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的启示第38-39页
        4.3.1 建立以企业和公众为中心的政务服务网站第38页
        4.3.2 注重政务数据的安全防范第38页
        4.3.3 重视提升用户的满意度第38-39页
    4.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黑龙江省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第40-46页
    5.1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增加互动性第40-41页
        5.1.1 加快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的融合第40页
        5.1.2 融合区块链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原始性第40页
        5.1.3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提供逼真体验第40-41页
    5.2 建立标准体系减少区域发展不均衡第41页
        5.2.1 整合治理公共资源第41页
        5.2.2 建立智能协作平台第41页
    5.3 重视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第41-44页
        5.3.1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第41-42页
        5.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第42-43页
        5.3.3 加强信息安全监控第43-44页
    5.4 加强网站设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第44-45页
        5.4.1 建立高效专业化的人才队伍第44-45页
        5.4.2 依托高校进行多元化的网络技术教育第45页
        5.4.3 制定适合的人才引进政策第45页
    5.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潼区街办公务员流失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西安市“四社联动”服务项目运行研究--以“智慧老人之家”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