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创新及不足 | 第15-16页 |
1.4.1 论文创新 | 第15页 |
1.4.2 论文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德育价值概述 | 第16-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2.1.1 全球化 | 第16-17页 |
2.1.2 德育与德育价值 | 第17-18页 |
2.1.3 大学生德育 | 第18-19页 |
2.2 德育的功能 | 第19-21页 |
2.2.1 个体性功能 | 第19-20页 |
2.2.2 社会性功能 | 第20-21页 |
2.2.3 教育性功能 | 第21页 |
2.3 大学生德育的作用 | 第21-25页 |
2.3.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 第22-23页 |
2.3.2 培养崇高的爱国意识 | 第23-24页 |
2.3.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 | 第24-25页 |
第3章 全球化对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第25-33页 |
3.1 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积极因素 | 第25-27页 |
3.1.1 提供德育价值取向的新视角 | 第25-26页 |
3.1.2 提供德育价值取向的新资源 | 第26-27页 |
3.1.3 提供德育价值取向的新手段 | 第27页 |
3.2 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消极因素 | 第27-30页 |
3.2.1 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 第27-29页 |
3.2.2 国家民族观念的缺失 | 第29页 |
3.2.3 国际道德意识的淡薄 | 第29-30页 |
3.3 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因素的原因 | 第30-33页 |
3.3.1 学生自我教育不足 | 第30-31页 |
3.3.2 学校德育教育弱化 | 第31-32页 |
3.3.3 家庭德育教育落后 | 第32-33页 |
第4章 优化大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全球化对策 | 第33-43页 |
4.1 培养大学生的全球化意识 | 第33-35页 |
4.1.1 确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 | 第33-34页 |
4.1.2 构建顺应时代的德育内容发展 | 第34-35页 |
4.2 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德育教育 | 第35-38页 |
4.2.1 把握学校德育教育的主导作用 | 第35-37页 |
4.2.2 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37-38页 |
4.3 实现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结合 | 第38-40页 |
4.3.1 实现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 | 第38-39页 |
4.3.2 坚持先进文化的相互融合 | 第39-40页 |
4.4 坚持全球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 | 第40-43页 |
4.4.1 坚持德育价值教育的开放性 | 第40-41页 |
4.4.2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