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第一章 牛支原体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牛支原体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6-42页 |
第一章 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情况分析 | 第16-2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1.1 材料 | 第16-17页 |
1.1.1 病料及质控菌株 | 第16页 |
1.1.2 药品与试剂 | 第16页 |
1.1.3 培养基 | 第16-17页 |
1.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1.2 方法 | 第17-21页 |
1.2.1 牛支原体的分离培养 | 第17页 |
1.2.2 牛支原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17-19页 |
1.2.3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 第19-21页 |
2 结果 | 第21-25页 |
2.1 病料的采集 | 第21页 |
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 第21-22页 |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第22-23页 |
2.4 牛支原体AST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25-26页 |
3.1 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 第25-26页 |
3.2 牛支原体的耐药情况分析 | 第26页 |
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牛支原体耐药机制研究 | 第27-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1.1 材料 | 第27-28页 |
1.1.1 菌株 | 第27-28页 |
1.2 方法 | 第28-32页 |
1.2.1 药物结合靶位突变的检测 | 第28-31页 |
1.2.2 甲基化酶与钝化酶基因检测 | 第31页 |
1.2.3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的初步确证 | 第31-32页 |
2 结果 | 第32-39页 |
2.1 药物结合靶位突变的检测 | 第32-37页 |
2.2 甲基化酶与钝化酶基因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2.3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的初步确证结果 | 第38-39页 |
2.3.1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 | 第38页 |
2.3.2 耐药性逆转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39-40页 |
3.1 药物结合靶位突变分析 | 第39-40页 |
3.2 甲基化酶与钝化酶基因检测 | 第40页 |
3.3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的初步确证 | 第40页 |
4 小结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缩略语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