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运作途径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原因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问题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第四节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五节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必要性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新农合发展中的问题 | 第17-18页 |
一 筹资成本高 | 第17页 |
二 保障水平层次低 | 第17页 |
三 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 | 第17-18页 |
四 新农合监管不到位 | 第18页 |
第二节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意义 | 第18-20页 |
一 有利于降低政府成本,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 | 第18页 |
二 有助于商业保险机构自身的发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途径的利弊分析 | 第20-26页 |
第一节 优势分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劣势分析 | 第22-23页 |
一 商业保险机构缺乏参与新农合的经验和动力 | 第22页 |
二 商业保险机构缺乏对农村保险市场的了解 | 第22页 |
三 商业保险难以参与大病保险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机遇分析 | 第23页 |
第四节 威胁分析 | 第23-26页 |
一 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 | 第23页 |
二 我国农村医疗软硬件基础设施落后 | 第23-24页 |
三 参合人群层面问题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的国内外途径经验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国外途径经验的借鉴 | 第26-29页 |
一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以美国为例) | 第26-27页 |
二 社区医疗保险模式(以印度为例) | 第27-28页 |
三 全民医疗保险模式(以马来西亚为例) | 第28页 |
四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以日韩为例)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部分地区试点途径经验借鉴 | 第29-34页 |
一 江阴模式 | 第30-31页 |
二 湛江模式 | 第31页 |
三 平谷模式 | 第31-32页 |
四 国内途径经验总结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运作途径的对策 | 第34-38页 |
第一节 政府层面问题的对策 | 第34-35页 |
一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 第34页 |
二 采取“一体化”的报销标准和“二元化”的起付点 | 第34-35页 |
三 建立严格的商业保险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35页 |
四 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 第35页 |
第二节 商业保险机构层面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35-37页 |
一 商业保险机构由定点参与转向过程式参与 | 第35-36页 |
二 统一商业保险经办新农合的模式 | 第36-37页 |
第三节 针对农村层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37-38页 |
一 加大农村医疗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 第37页 |
二 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