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专利侵权纠纷案例回顾 | 第10-13页 |
| 1.1 案情介绍 | 第10页 |
| 1.2 审理情况 | 第10-12页 |
| 1.3 本案的争议焦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分析 | 第13-22页 |
| 2.1 本案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确定 | 第13-17页 |
| 2.1.1 专利保护范围的认定原则 | 第13-15页 |
| 2.1.2 本案焦点分析 | 第15-17页 |
| 2.2 被控侵权产品是否构成专利侵权 | 第17-22页 |
| 2.2.1 专利侵权判定原则 | 第17-18页 |
| 2.2.2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8-19页 |
| 2.2.3 本案焦点分析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本案引发理论问题的法理分析 | 第22-28页 |
| 3.1 折衷原则在权利要求解释中的适用 | 第22-25页 |
| 3.1.1 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 第22页 |
| 3.1.2 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 第22-25页 |
| 3.2 等同原则在侵权判定中的适用 | 第25-28页 |
| 3.2.1 等同原则的法理依据 | 第25页 |
| 3.2.2 等同原则的适用标准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基于本案对我国专利侵权纠纷原因分析 | 第28-32页 |
| 4.1 社会层面因素 | 第28-30页 |
| 4.1.1 社会专利意识缺失 | 第28-29页 |
| 4.1.2 专利文件的撰写存在瑕疵 | 第29-30页 |
| 4.2 法制层面因素 | 第30-32页 |
| 4.2.1 专利立法的不足 | 第30页 |
| 4.2.2 司法实践的不足 | 第30-32页 |
| 第五章 我国专利侵权纠纷解决完善建议 | 第32-37页 |
| 5.1 完善权利要求解释方面的相关立法 | 第32-34页 |
| 5.2 专利代理人才队伍规范化建设 | 第34-35页 |
| 5.3 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 | 第35-37页 |
| 结语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