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轮缘磨耗问题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机车轮缘磨耗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 ·目前现有的减缓轮缘磨耗的措施[28]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 ·车轮轮缘磨耗现场调研 | 第16-18页 |
| ·研究工作 | 第18-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轮轨接触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20-28页 |
| ·接触理论 | 第20-24页 |
| ·接触问题概论 | 第20页 |
|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 第20-24页 |
| ·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24-25页 |
|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25-27页 |
| ·Hypermesh软件 | 第25-26页 |
| ·MSC.Marc软件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轮轨型面测量与分析 | 第28-41页 |
| ·机车轮缘磨耗量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 ·轮轨型面测量仪简介及应用 | 第30-32页 |
| ·轮轨型面数据测量及型线拟合 | 第32-35页 |
| ·轮轨几何型线分析 | 第35-40页 |
| ·磨耗状态下车轮几何型线分析 | 第35-39页 |
| ·曲线钢轨型线分析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 | 第41-48页 |
| ·轮轨弹塑性接触本构模型 | 第41-43页 |
| ·线性强化塑性材料模型应力-应变方程 | 第41页 |
| ·Von-Mises屈服准则 | 第41-42页 |
| ·轮轨材料等效应力-应变曲线 | 第42-43页 |
| ·轮轨接触计算模型 | 第43-47页 |
| ·磨耗状态下轮轨接触几何轮廓 | 第43-44页 |
| ·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4-45页 |
| ·计算模型的载荷及边界条件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曲线处磨耗车轮与标准型面钢轨接触分析 | 第48-59页 |
| ·Ⅰ-Ⅴ型车轮与标准钢轨接触模型 | 第48-49页 |
| ·轮轨接触斑面积及分布 | 第49-53页 |
| ·轮轨接触法向力分析 | 第53-55页 |
| ·轮轨接触应力分析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曲线处磨耗车轮与磨耗钢轨接触分析 | 第59-70页 |
| ·Ⅰ-Ⅴ型车轮与磨耗钢轨接触模型 | 第59-61页 |
| ·轮轨接触斑面积及分布 | 第61-64页 |
| ·轮轨接触法向力分析 | 第64-66页 |
| ·轮轨接触应力分析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七章 轮轨接触几何型面对机车轮缘磨耗的影响 | 第70-75页 |
| ·轮轨接触几何型面对轮轨接触斑的影响 | 第70-71页 |
| ·轮轨接触几何型面对轮轨接触力的影响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八章 城市轨道车辆轮轨接触分析 | 第75-80页 |
| ·轮轨型面配合对接触斑的影响 | 第75-76页 |
| ·轮轨型面配合对轮轨法向接触应力的影响 | 第76-78页 |
| ·轮轨型面配合对轮轨接触等效应力影响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