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页 |
| 四、研究思路和目的 | 第17-18页 |
| 五、研究拟创新点 | 第18页 |
| 六、案例选点与资料来源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一、核心概念 | 第19-21页 |
| (一)基层政府 | 第19页 |
| (二)公共文化服务 | 第19-20页 |
| (三)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 | 第20页 |
| (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第20页 |
| (五)文化站 | 第20-21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页 |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 (三)文化治理理论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问题:以文化站为对象的分析 | 第24-41页 |
| 一、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文化站:地位及作用 | 第24-27页 |
| (一)文化站的地位 | 第24-25页 |
| (二)文化站的作用 | 第25-27页 |
| 二、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 第27-33页 |
| (一)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全覆盖” | 第27-28页 |
| (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从业人数稳步增加 | 第28-29页 |
| (三)文化活动数量持续增长,内容不断丰富 | 第29-30页 |
| (四)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资金保障得到加强 | 第30-33页 |
| 三、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33-41页 |
| (一)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 第33-34页 |
| (二)文化活动方面 | 第34-36页 |
| (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 第36-37页 |
| (四)财政资金保障方面 | 第37-38页 |
| (五)群众参与方面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障碍表现及原因 | 第41-47页 |
|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障碍的表现 | 第41-43页 |
| (一)文化设施可及性程度不高 | 第41-42页 |
| (二)基层群众文化参与率不高 | 第42页 |
| (三)基层文化队伍专职不专稳定性差 | 第42-43页 |
| (四)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使用率低 | 第43页 |
|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障碍的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 (一)基层政府监管不到位 | 第43-44页 |
| (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 第44-45页 |
| (三)基层文化人才制度不完善 | 第45-46页 |
| (四)财政收支结构性障碍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策略 | 第47-54页 |
| 一、推动基层政府的改革转型 | 第47-49页 |
| (一)强化基层政府文化治理理念 | 第47-48页 |
| (二)实施第三方考核机制 | 第48页 |
| (三)明确基层政府责任 | 第48-49页 |
| (四)提升基层政府文化资源整合能力 | 第49页 |
| 二、推进文化单位供给侧改革 | 第49-50页 |
| (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有效对接 | 第49-50页 |
| (二)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通讯的深度融合 | 第50页 |
| 三、健全人才建设发展保障制度 | 第50-51页 |
| (一)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制度,畅通晋升渠道 | 第50-51页 |
| (二)强化业务培训,构建高素养人才队伍 | 第51页 |
| (三)构建科学规范的人员考核激励制度 | 第51页 |
| 四、完善财政资金保障制度 | 第51-52页 |
| (一)搭建多元化的融投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 第51-52页 |
|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规范量化财政支出模式 | 第52页 |
| 五、拓宽基层群众参与路径 | 第52-54页 |
| (一)强化基层群众参与意识 | 第52-53页 |
| (二)拓宽基层群众需求表达渠道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