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城市污泥重金属污染及污泥处置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 第11-14页 |
1.2.2 城市污泥处置利用现状及污泥重金属控制标准 | 第14-16页 |
1.3 污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 | 第16-21页 |
1.3.1 污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 第16-19页 |
1.3.2 污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 | 第19-20页 |
1.3.3 污泥重金属赋存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1.4 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1-23页 |
1.4.1 污泥重金属化学法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1页 |
1.4.2 污泥重金属非化学法处理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21-23页 |
1.5 课题主要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23-2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城市污泥重金属形态分布与生物有效性研究 | 第25-36页 |
2.1 污泥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5页 |
2.2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25-26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2.2 主要药品 | 第25-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3.1 污泥理化性质分析 | 第26页 |
2.3.2 污泥重金属含量分析 | 第26-27页 |
2.3.3 污泥重金属形态分析 | 第27-28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2.4.1 污泥理化性质与重金属总量分析 | 第28-30页 |
2.4.2 污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 | 第30-34页 |
2.4.3 五种污泥生物有效性分析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化学法对具有生物有效性的污泥重金属去除研究 | 第36-57页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3.1.2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36-37页 |
3.2 化学法去除具有生物有效性重金属试验设计 | 第37-39页 |
3.2.1 化学法去除具有生物有效性重金属试验原理 | 第37-38页 |
3.2.2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55页 |
3.3.1 针对可氧化态与酸溶态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 第39-49页 |
3.3.2 针对可还原态重金属的去除研究 | 第49-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对化学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 | 第57-70页 |
4.1 从总量角度对化学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 第57-58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7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2 从形态变化上对化学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 第58-61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5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59页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4.3 从TCLP毒性浸出对化学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 第61-65页 |
4.3.1 毒性浸出实验 | 第61-62页 |
4.3.2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62-63页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4.4 从经济性和应用前景对化学处理方法进行评价 | 第65-68页 |
4.4.1 化学法处理成本效益计算和应用前景分析 | 第65-67页 |
4.4.2 与其他方法成本效益的比较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本课题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