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6-2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6-19页 |
1.1.1 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重点转移 | 第16页 |
1.1.2 城镇人口规模增长的供给趋缓 | 第16-17页 |
1.1.3 乡村人口的品质生活需求高涨 | 第17-18页 |
1.1.4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政策环境优化 | 第18页 |
1.1.5 乡村发展的内涵式转变 | 第18-19页 |
1.2 研究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2.1 就地城镇化 | 第19-20页 |
1.2.2 乡村就地城镇化 | 第20-21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3.1 研究问题选取 | 第21-22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22-23页 |
1.4.2 现实意义 | 第23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5.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4-25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2. 理论梳理与研究框架构建 | 第28-60页 |
2.1 理论背景——乡村就地城镇化研究的逻辑基础 | 第28-33页 |
2.1.1 城乡界限模糊下的乡村概念演变 | 第28-30页 |
2.1.2 后现代性与后生产主义影响下的乡村地理学内容拓展 | 第30-33页 |
2.2 概念辨析 | 第33-39页 |
2.2.1 与乡村发展相关概念辨析 | 第33-36页 |
2.2.2 与城镇化相关概念辨析 | 第36-39页 |
2.3 国外相关实践案例梳理 | 第39-46页 |
2.3.1 德国“小城镇”发展 | 第39-42页 |
2.3.2 美国“郊区化”发展 | 第42-45页 |
2.3.3 “Desakota”区域发展 | 第45-46页 |
2.3.4 小结 | 第46页 |
2.4 国内就地城镇化相关研究综述 | 第46-55页 |
2.4.1 就地城镇化的地方性实践研究 | 第47-49页 |
2.4.2 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与影响要素 | 第49-50页 |
2.4.3 就地城镇化背景下的人口迁移机制 | 第50-51页 |
2.4.4 就地城镇化的影响作用 | 第51-52页 |
2.4.5 研究评述 | 第52-54页 |
2.4.6 对论文研究内容与解释框架构建的启示 | 第54-55页 |
2.5 转型期乡村就地城镇化理论研究关注点 | 第55-57页 |
2.5.1 关注点一:就地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 | 第55-56页 |
2.5.2 关注点二:乡村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 第56页 |
2.5.3 关注点三:城乡人口迁移机制 | 第56-57页 |
2.6 乡村就地城镇化分析框架构建 | 第57-59页 |
2.6.1 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格局、机理” | 第57-58页 |
2.6.2 “三个问题,六类内容,两层维度”的解释性框架构建 | 第58-5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3. 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过程与格局 | 第60-91页 |
3.1 就地城镇化发展过程 | 第60-64页 |
3.1.1 解放后——政府完全主导下的被动发展阶段 | 第60-62页 |
3.1.2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推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 | 第62-63页 |
3.1.3 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后——城乡融合导向下的转型发展阶段 | 第63-64页 |
3.2 乡村就地城镇化转型发展特征 | 第64-66页 |
3.2.1 由体制倒逼转变为市场主导 | 第65页 |
3.2.2 由产业发展为主转变为综合发展更新 | 第65页 |
3.2.3 由工业驱动为主转变为多类型动力驱动 | 第65-66页 |
3.3 浙江省就地城镇化格局现状分析 | 第66-75页 |
3.3.1 就地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构建 | 第66-70页 |
3.3.2 浙江省总体就地城镇化空间格局分析 | 第70-72页 |
3.3.3 浙江省乡村就地城镇化空间格局分析 | 第72-75页 |
3.4 乡村就地城镇化格局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 第75-80页 |
3.4.1 乡村就地城镇化格局影响因素选取 | 第76-77页 |
3.4.2 乡村就地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 第77-80页 |
3.5 乡村就地城镇化格局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第80-91页 |
3.5.1 乡村就地城镇化影响因素全局分析 | 第81-83页 |
3.5.2 乡村就地城镇化影响因素局部分析 | 第83-91页 |
4. 乡村就地城镇化机理研究:动力机制 | 第91-117页 |
4.1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 | 第91-97页 |
4.1.1 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 | 第91-93页 |
4.1.2 乡村就地城镇化模式分析框架构建 | 第93-95页 |
4.1.3 浙江省传统的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分析 | 第95-97页 |
4.2 乡村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转型案例研究 | 第97-114页 |
4.2.1 工业型乡村转型——以杭州萧山区凤凰村为例 | 第97-103页 |
4.2.2 商旅服务型乡村转型——以杭州临安区白沙村为例 | 第103-109页 |
4.2.3 传统农业型乡村转型——以杭州临安区白牛村为例 | 第109-114页 |
4.3 乡村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转型特征分析 | 第114-117页 |
4.3.1 核心行动者的替代与转变 | 第114-115页 |
4.3.2 强制通行点的多元化趋势 | 第115页 |
4.3.3 行动者类型不断丰富 | 第115页 |
4.3.4 利益实现机制的复杂化 | 第115-116页 |
4.3.5 利益协调型组织行动者作用得到凸显 | 第116-117页 |
5. 乡村就地城镇化机理研究:城乡人口迁移机制 | 第117-141页 |
5.1 城乡人口迁移过程转型 | 第117-118页 |
5.2 本地乡村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8-123页 |
5.2.1 数据来源与概况 | 第118-119页 |
5.2.2 调查问卷分析 | 第119-122页 |
5.2.3 本地乡村人口迁移意愿特征小结 | 第122-123页 |
5.3 外来人口居住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3-134页 |
5.3.1 数据来源和基本情况 | 第124-126页 |
5.3.2 外来人口城乡分布特征分析 | 第126-130页 |
5.3.3 外来人口居住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0-134页 |
5.4 城乡人口迁移决策模型构建 | 第134-141页 |
5.4.1 迁移意愿影响因素梳理 | 第134-135页 |
5.4.2 城乡人口迁移决策模型构建 | 第135-138页 |
5.4.3 乡村就地城镇化背景下的迁移机制更新 | 第138-141页 |
6. 乡村就地城镇化机理研究:政策因素 | 第141-160页 |
6.1 政策体系梳理 | 第141-146页 |
6.1.1 乡村就地城镇化政策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1-142页 |
6.1.2 乡村空间资源配置政策类别 | 第142-144页 |
6.1.3 乡村空间资源配置政策体系转型特征 | 第144-146页 |
6.2 乡村空间资源配置政策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146-155页 |
6.2.1 政策因素对乡村就地城镇化转型的综合影响分析 | 第147-148页 |
6.2.2 分类别空间资源配置政策的影响作用 | 第148-155页 |
6.3 乡村空间资源配置政策实施困境 | 第155-158页 |
6.3.1 政策协调机制缺乏 | 第155-156页 |
6.3.2 科层组织利益协同不畅 | 第156-157页 |
6.3.3 政策执行存在的其他问题 | 第157-158页 |
6.4 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政策建议 | 第158-160页 |
6.4.1 加快相关制度体制改革,清晰部门权责 | 第158页 |
6.4.2 健全基层组织架构,明确发展主体 | 第158-159页 |
6.4.3 统筹与创新财政资源分配机制 | 第159页 |
6.4.4 设立长期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 | 第159-160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60-16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60-162页 |
7.1.1 乡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转型需要新的解释性框架 | 第160页 |
7.1.2 就地城镇化发展的过程梳理与特征总结 | 第160-161页 |
7.1.3 乡村就地城镇化空间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页 |
7.1.4 乡村就地城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研判 | 第161页 |
7.1.5 乡村就地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人口迁移机制讨论 | 第161-162页 |
7.1.6 政策因素对于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和优化建议 | 第162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162-164页 |
7.2.1 明确乡村就地城镇化概念内涵 | 第162-163页 |
7.2.2 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创新 | 第163页 |
7.2.3 动力机制分析模型创新 | 第163页 |
7.2.4 城乡人口迁移决策模型更新 | 第163-164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64-166页 |
7.3.1 乡村就地城镇化测度方法有待优化 | 第164页 |
7.3.2 案例村落选取范围有待拓展 | 第164-165页 |
7.3.3 人口结构与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有待探讨 | 第165页 |
7.3.4 政策因素对于乡村就地城镇化的影响机制有待深化 | 第165页 |
7.3.5 乡村就地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城乡交互作用分析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5页 |
个人经历 | 第175-176页 |
附录 | 第176-189页 |
附表1 浙江省各县就地城镇化水平 | 第176-178页 |
附表2 浙江省2010年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自变量参数估计值 | 第178-181页 |
附表3 浙江省2015年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自变量参数估计值 | 第181-185页 |
附件4 浙江省本地乡村人口迁居意愿调查表 | 第185-186页 |
附件5 《全国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本文采用问题简况 | 第186-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