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水文学论文

沿海典型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多模型耦合建模与应用--以甬江流域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6-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6-20页
    1.2 研究意义第20-22页
    1.3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 技术路线第23-25页
2. 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基础理论第25-42页
    2.1 多模型耦合的方法第25-26页
    2.2 L-THIA模型的基础理论第26-30页
    2.3 河流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基础理论第30-36页
    2.4 河流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基础理论第36-42页
3. 研究流域概况与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第42-73页
    3.1 研究流域概况第42-47页
        3.1.1 流域概况第42-43页
        3.1.2 自然环境概况第43-45页
        3.1.3 社会经济概况第45-47页
    3.2 数据收集、分析与处理第47-73页
        3.2.1 空间信息数据收集处理第47页
        3.2.2 气象、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与分析第47-57页
        3.2.3 连续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策略第57-60页
        3.2.4 流域降雨时空分布与降雨径流规律第60-64页
        3.2.5 水资源量初步估算与水文年型分析第64-66页
        3.2.6 点源排放资料收集与负荷测算第66-73页
4. 沿海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多模型耦合技术第73-100页
    4.1 水文-水动力-水质多模型耦合框架第73-74页
    4.2 分布式水文模型L-THIA构建第74-80页
    4.3 河流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构建第80-94页
    4.4 感潮河流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第94-100页
5. 耦合模型在甬江流域水文-水动力-水质解析中的应用第100-120页
    5.1 分布式水文模型径流量与非点源负荷计算第100-101页
    5.2 河流一维水动力水质模拟与应用第101-112页
    5.3 感潮河流三维水动力水质模拟结果第112-120页
6. 耦合模型在甬江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中的应用第120-125页
    6.1 水功能区划与水质保护目标第120-121页
    6.2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第121-122页
    6.3 典型水文条件设计第122页
    6.4 水环境容量与纳污能力初步结果第122-125页
7. 多模型耦合过程的不确定性分析第125-128页
    7.1 面源负荷入河过程的不确定性分析第125-127页
    7.2 原始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对模拟影响的不确定性分析第127-128页
8. 结论和建议第128-131页
    8.1 结论第128-129页
    8.2 特色与创新第129-130页
    8.3 不足与建议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2页
博士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与取得的奖励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控制体系
下一篇:浙江省乡村就地城镇化转型:过程,格局,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