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及锚杆非对称支护方式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层状岩体本构模型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层状岩体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层状岩体隧道支护参数优化的研究 | 第17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3.3 研究目标 | 第19-21页 |
2 双弱面层状岩体本构模型 | 第21-39页 |
2.1 层状岩体地下洞室破坏模式 | 第21-24页 |
2.1.1 单弱面层状岩体洞室破坏模式 | 第21-22页 |
2.1.2 双弱面层状岩体洞室破坏模式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2.2 理论模型 | 第24-31页 |
2.2.1 层状岩体增量型本构关系 | 第24-27页 |
2.2.2 层状岩体屈服准则 | 第27-31页 |
2.3 模型二次开发流程 | 第31-33页 |
2.4 模型验证 | 第33-37页 |
2.4.1 3DEC对比验证 | 第33-34页 |
2.4.2 强度各向异性特征验证 | 第34-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锚杆拉断力学模型及其数值实现 | 第39-53页 |
3.1 隧道锚杆支护的力学机制 | 第39-43页 |
3.1.1 锚杆的结构 | 第39页 |
3.1.2 锚杆的种类 | 第39-41页 |
3.1.3 锚杆支护理论 | 第41-43页 |
3.2 隧道锚杆(索)断裂现状 | 第43-45页 |
3.3 FLAC 3D中锚杆模型 | 第45-48页 |
3.4 锚杆断裂力学模型 | 第48页 |
3.5 模型验证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4 层状岩体中隧道开挖稳定性及锚杆非对称支护方式 | 第53-75页 |
4.1 弱面间不同倾角组合时围岩破坏力学特征 | 第54-64页 |
4.1.1 各向同性地应力场 | 第55-58页 |
4.1.2 竖向构造应力为主应力场 | 第58-61页 |
4.1.3 水平向构造应力为主应力场 | 第61-64页 |
4.2 锚杆支护方式研究 | 第64-7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5-79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