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西北地区城市群公路通达性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比较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理论背景第13页
        1.1.2 实践背景第13-14页
        1.1.3 政策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现实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20页
2 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0-33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2页
        2.1.1 通达性第20页
        2.1.2 城市群第20-21页
        2.1.3 公路网第21-22页
        2.1.4 耦合关系第22页
    2.2 基础理论第22-24页
        2.2.1 中心地理论第22-23页
        2.2.2 中心外围理论第23页
        2.2.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23-24页
        2.2.4 点—轴理论第24页
    2.3 交通通达性第24-28页
        2.3.1 研究方法第24-26页
        2.3.2 研究现状综述第26-28页
    2.4 区域经济发展第28-29页
        2.4.1 研究方法第28页
        2.4.2 研究现状综述第28-29页
    2.5 交通通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第29-31页
        2.5.1 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第29-31页
        2.5.2 耦合协调研究第31页
    2.6 研究现状进展评述第31-33页
3 耦合协调关系分析第33-41页
    3.1 交通通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第33-37页
        3.1.1 交通通达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3-35页
        3.1.2 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通达性的影响第35-37页
    3.2 公路交通通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机制第37-38页
    3.3 交通通达性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特点第38-41页
4 耦合协调实证分析第41-67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获取第41-46页
        4.1.1 研究区域概况第41-45页
        4.1.2 数据获取第45-46页
    4.2 实证模型构建第46-51页
        4.2.1 通达性评价模型构建第46-47页
        4.2.2 经济联系模型构建第47-49页
        4.2.3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第49-51页
    4.3 公路交通通达性分析第51-55页
        4.3.1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与通达性系数第51-54页
        4.3.2 通达性水平空间分布第54-55页
    4.4 区域经济联系分析第55-61页
        4.4.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55-57页
        4.4.2 经济联系强度第57-59页
        4.4.3 经济联系总量第59-61页
    4.5 公路交通通达性与区域经济联系耦合协调关系第61-63页
        4.5.1 相关性水平第61-62页
        4.5.2 耦合协调度第62-63页
    4.6 耦合协调度水平及分类第63-67页
        4.6.1 耦合协调度水平第63-64页
        4.6.2 耦合协调度分类第64-67页
5 发展建议第67-71页
    5.1 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67-68页
    5.2 发展模式建议第68-71页
6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71-74页
    6.1 研究结论第71-72页
    6.2 研究有待完善的工作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park云计算平台的城市交通流实时预测技术
下一篇:层状围岩隧道开挖稳定性及锚杆非对称支护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