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引言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2.1 审计意见购买的定义 | 第13-14页 |
1.2.2 审计意见购买产生原因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3 审计意见购买实现方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本文框架 | 第20-21页 |
2.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的理论概述 | 第21-27页 |
2.1 审计意见购买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 第21-23页 |
2.1.1 审计意见购买的定义 | 第21页 |
2.1.2 审计意见购买产生的原因 | 第21-23页 |
2.2 审计意见购买的实现方式 | 第23-25页 |
2.2.1 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 第24页 |
2.2.2 增加审计费用 | 第24-25页 |
2.3 审计意见购买的理论分析 | 第25-27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页 |
2.3.2 会计寻租理论 | 第25-26页 |
2.3.3 审计寻租理论 | 第26页 |
2.3.4 产权理论 | 第26-27页 |
3.“ST昆机”审计意见购买的案例介绍 | 第27-39页 |
3.1 “ST昆机”基本情况介绍 | 第27-35页 |
3.1.1 “ST昆机”公司简介 | 第27-28页 |
3.1.2 “ST昆机”经营情况 | 第28-30页 |
3.1.3 “ST昆机”财务状况 | 第30-35页 |
3.2 “ST昆机”审计意见购买的过程 | 第35-36页 |
3.2.1 购买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 | 第35-36页 |
3.2.2 购买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 | 第36页 |
3.3 “ST昆机”审计意见购买的结果 | 第36-39页 |
3.3.1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曝光,被暂停上市 | 第36-37页 |
3.3.2 启动自查,追溯调整以前年度财务报表 | 第37页 |
3.3.3 聘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其2017年度审计机构 | 第37页 |
3.3.4 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 | 第37-39页 |
4.“ST昆机”审计意见购买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4.1 内部原因 | 第39-41页 |
4.1.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39-40页 |
4.1.2 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不佳 | 第40-41页 |
4.1.3 激励机制不当 | 第41页 |
4.2 外部原因 | 第41-44页 |
4.2.1 会计师事务所过度竞争及行业监管不力 | 第41-43页 |
4.2.2 政府监管不力 | 第43-44页 |
5.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4-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5.1.1 “ST昆机”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审计意见购买 | 第44-45页 |
5.1.2 “ST昆机”试图通过审计意见购买来规避退市风险 | 第45页 |
5.2 研究启示 | 第45-48页 |
5.2.1 改变现有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 | 第45页 |
5.2.2 改变事务所选聘方式,减少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发生可能性 | 第45-46页 |
5.2.3 加强外部监管,降低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发生可能性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