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教育改革的需要 | 第9-10页 |
1.1.2 人才培养的需要 | 第10页 |
1.1.3 课堂教学的需要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探索学生提出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1页 |
1.2.2 提供改进课堂教学的实践参考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 “问题含义”的研究 | 第14-16页 |
2.2 影响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因素 | 第16-20页 |
2.2.1 学生的自身素质 | 第16-17页 |
2.2.2 教师的教学策略 | 第17-19页 |
2.2.3 社会的教育观念 | 第19-20页 |
2.3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 | 第20-24页 |
2.3.1 关注数学思维 | 第20-21页 |
2.3.2 强化问题意识 | 第21页 |
2.3.3 完善教学方法 | 第21-23页 |
2.3.4 优化评价方式 | 第23-24页 |
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3章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25-31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3.2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理论基础分析 | 第26-31页 |
3.2.1 数学再创造性思维 | 第26-27页 |
3.2.2 学生主体建构 | 第27-29页 |
3.2.3 教师主导性教学 | 第29-31页 |
第4章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研究 | 第31-45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31-34页 |
4.2.1 调查设计与框架 | 第31-33页 |
4.2.2 实施过程 | 第33-34页 |
4.3 分析与结论 | 第34-45页 |
4.3.1 教师问卷的分析与结论 | 第34-36页 |
4.3.2 学生问卷的分析与结论 | 第36-39页 |
4.3.3 学生测试卷的分析与结论 | 第39-41页 |
4.3.4 访谈分析与结论 | 第41-45页 |
第5章 课堂录像的微观分析 | 第45-62页 |
5.1 研究内容 | 第4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45-51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46页 |
5.2.2 收集数据 | 第46-48页 |
5.2.3 录像编码 | 第48-51页 |
5.3 分析与结论 | 第51-62页 |
5.3.1 教师A的课堂分析结果 | 第51-55页 |
5.3.2 教师B的课堂分析结果 | 第55-59页 |
5.3.3 结论分析 | 第59-62页 |
第6章 促进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策略 | 第62-82页 |
6.1 营造适切的课堂氛围 | 第62-65页 |
6.2 选取合适的问题情境 | 第65-69页 |
6.3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第69-72页 |
6.4 总结科学的提问方法 | 第72-76页 |
6.5 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 第76-82页 |
第7章 结语 | 第82-84页 |
7.1 总结 | 第82-83页 |
7.2 反思与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附录A 关于促进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教师问卷 | 第88-90页 |
附录B 关于促进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学生问卷 | 第90-92页 |
附录C 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测试卷 | 第92-93页 |
附录D 关于促进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的访谈提纲 | 第93-9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