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研究--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9-14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1. 选题缘由第9-10页
        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3页
        1. 国外研究第11页
        2. 国内研究第11-13页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第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2. 访谈法第13页
        3. 案例分析法第13页
        4. 问卷调查法第13-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页
        1. 选题角度第14页
        2. 研究内容第14页
一、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的含义、特征与重要意义第14-20页
    (一)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的含义第14-16页
        1. 个性化第14-15页
        2. 个性化教学第15-16页
        3. 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第16页
    (二)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的特征第16-18页
        1. 主体性第16-17页
        2. 创造性第17页
        3. 思辨性第17-18页
        4. 人文性第18页
    (三)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的地位、作用第18-20页
        1. 增强《生活与哲学》课的针对性、实效性第19页
        2. 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与哲学》的思维能力与水平第19页
        3. 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第19-20页
二、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0-29页
    (一)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1. 教师个性化的教需进一步创新第20-21页
        2. 学生个性化的学需进一步提升第21-22页
        3. 个性化教学评价需进一步改进第22-23页
    (二)原因分析第23-29页
        1. 教师层面的原因第23-26页
            (1)教师教学理念相对保守第23-24页
            (2)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第24-25页
            (3)教师理论素养水平不高第25-26页
        2. 学生层面的原因第26-28页
            (1)已有知识水平的制约第26-27页
            (2)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第27页
            (3)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第27-28页
        3. 社会层面的原因第28-29页
            (1)升学压力繁重第28-29页
            (2)学校和管理者的因素第29页
三、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设计——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第29-39页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个性化教学设计案例第29-34页
    (二)个性化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第34-39页
        1. 个性化设计的起点:学生需求第34-36页
            (1)课前自主探究第34页
            (2)课中学生合作第34-35页
            (3)课后师生交流第35-36页
        2. 个性化设计的核心:创造性第36-37页
            (1)教学情境的整合性第36页
            (2)问题设计的逻辑性第36-37页
            (3)学生活动的体验性第37页
        3. 个性化设计的归宿:学生发展第37-39页
            (1)知识内化第37-38页
            (2)能力提升第38-39页
            (3)价值塑造第39页
    (三)案例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第39页
四、高中《生活与哲学》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第39-49页
    (一)挖掘整合课程资源第40-42页
        1. 教材资源第40页
        2. 热点资源第40-41页
        3. 历史资源第41页
        4. 学生资源第41-42页
    (二)培养思维方式方法第42-44页
        1. 以漫画和诗词为载体第42页
        2. 在综合探究中拓展第42-43页
        3. 将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第43-44页
    (三)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第44-45页
        1. 质疑能力第44-45页
        2. 反思能力第45页
    (四)重视理论实践结合第45-47页
        1. 理论与实践在思维训练中结合第46页
        2. 理论与实践在综合提升中结合第46-47页
    (五)完善教学评价反馈第47-49页
        1. 多元评价标准第48页
        2. 评价注重过程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注释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体能训练实证研究--以成都市青羊区少城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