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民办大学辅导员360度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绩效考核理论概述 | 第13-24页 |
2.1 绩效考核理论 | 第13-15页 |
2.2 绩效考核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2.2.1 激励理论 | 第15-16页 |
2.2.2 薪酬理论 | 第16页 |
2.3 绩效考核作用及原则 | 第16-19页 |
2.3.1 绩效考核发挥的作用 | 第16-17页 |
2.3.2 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 第17-19页 |
2.4 360度绩效考核方法 | 第19-24页 |
2.4.1 360度绩效考核方法概述 | 第19-21页 |
2.4.2 360度绩效考核方法优缺点 | 第21-24页 |
第3章 N民办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第24-33页 |
3.1 N民办高校简介 | 第24页 |
3.2 N民办高校组织结构与人员分析 | 第24-26页 |
3.2.1 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3.2.2 辅导员人员分析 | 第26页 |
3.3 辅导员绩效考核现状 | 第26-29页 |
3.3.1 考核方法和程序 | 第26-29页 |
3.3.2 考核结果运用 | 第29页 |
3.4 现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4.1 忽视差异化,缺乏针对性 | 第29-30页 |
3.4.2 追求形式化,缺乏客观性 | 第30页 |
3.4.3 注重均衡化,缺乏实效性 | 第30-31页 |
3.5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N民办高校辅导员360度绩效考核方案设计 | 第33-50页 |
4.1 设计的目标原则 | 第33-34页 |
4.1.1 360度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目标 | 第33页 |
4.1.2 本方案设计遵循的原则 | 第33-34页 |
4.2 考核对象与考核主体的确定 | 第34-35页 |
4.2.1 考核对象的确定 | 第34页 |
4.2.2 考核主体的确定 | 第34-35页 |
4.2.3 考核周期的确定 | 第35页 |
4.3 考核指标设计 | 第35-38页 |
4.3.1 任务绩效维度指标 | 第35-36页 |
4.3.2 能力态度维度指标 | 第36-37页 |
4.3.3 周边评价维度指标 | 第37-38页 |
4.4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39页 |
4.4.1 指标权重计算 | 第38-39页 |
4.5 绩效考核表设计 | 第39-48页 |
4.5.1 个人自评(5分) | 第39-41页 |
4.5.2 学生评议(30分) | 第41-43页 |
4.5.3 教师评议(25分) | 第43-45页 |
4.5.4 同行评议(25分) | 第45-46页 |
4.5.5 领导评议(15分) | 第46-48页 |
4.6 考核方法实施步骤 | 第48-50页 |
4.6.1 考核方法 | 第48页 |
4.6.2 考核程序 | 第48页 |
4.6.3 加减分事项 | 第48-49页 |
4.6.4 绩效考核兑现 | 第49-50页 |
第5章 N民办高校辅导员360度绩效考核实施保障 | 第50-55页 |
5.1 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 第50-51页 |
5.1.1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 | 第50页 |
5.1.2 建立绩效反馈机制 | 第50-51页 |
5.2 保证绩效评定的公平公正性 | 第51-53页 |
5.2.1 避免评分分布误差 | 第51页 |
5.2.2 避免自我中心及晕轮效应 | 第51-52页 |
5.2.3 避免自身偏见 | 第52-53页 |
5.3 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与绩效管理环境 | 第53-55页 |
5.3.1 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 | 第53-54页 |
5.3.2 完善考核结果运用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