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第2章 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 第17-26页 |
| 2.1 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 第17-23页 |
| 2.1.1 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的概念 | 第17-18页 |
| 2.1.2 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的类型 | 第18-22页 |
| 2.1.3 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的特征 | 第22-23页 |
| 2.2 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 2.2.1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3-24页 |
| 2.2.2 社会冲突理论 | 第24页 |
| 2.2.3 应急管理理论 | 第24-26页 |
| 第3章 温州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 3.1 温州机场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 3.2 温州机场应急管理取得的成绩 | 第27-28页 |
| 3.2.1 温州机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 第27页 |
| 3.2.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逐步完善 | 第27-28页 |
| 3.2.3 专业化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 第28页 |
| 3.3 温州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1页 |
| 3.3.1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准备方面 | 第28-29页 |
| 3.3.2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快速处置方面 | 第29-30页 |
| 3.3.3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善后恢复方面 | 第30-31页 |
| 3.4 温州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31-33页 |
| 第4章 民航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经验与借鉴 | 第33-37页 |
| 4.1 国外发达国家民航机场应急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第33-34页 |
| 4.1.1 国外发达国家民航机场应急管理的经验 | 第33-34页 |
| 4.1.2 国外发达国家民航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的借鉴 | 第34页 |
| 4.2 国内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第34-37页 |
| 4.2.1 国内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 | 第34-36页 |
| 4.2.2 国内地方民航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经验的借鉴 | 第36-37页 |
| 第5章 健全与完善机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37-43页 |
| 5.1 建立跨省市县三级的应急联动合作机制 | 第37-38页 |
| 5.1.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 | 第37-38页 |
| 5.1.2 健全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共享 | 第38页 |
| 5.2 构建系统高效的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 | 第38-39页 |
| 5.2.1 建立“一个中心,多方联动”的应急联动中心 | 第38-39页 |
| 5.2.2 搭建机场科技信息化综合指挥平台 | 第39页 |
| 5.2.3 制定突发事件分级响应处置预案 | 第39页 |
| 5.3 打造准确及时的监测预警网络 | 第39-41页 |
| 5.3.1 完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 | 第40页 |
| 5.3.2 定期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 | 第40页 |
| 5.3.3 加强内部从业人员管控 | 第40-41页 |
| 5.4 组建快速专业的应急处置队伍 | 第41-43页 |
| 5.4.1 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应急意识 | 第41页 |
| 5.4.2 加强培训,注重素质能力建设 | 第41-42页 |
| 5.4.3 专兼结合,优化应急队伍结构 | 第42-43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3-45页 |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3页 |
|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