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5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理论概述第16-24页
    2.1 道德榜样第16-18页
        2.1.1 道德榜样的含义第16-17页
        2.1.2 道德榜样的特征第17-18页
    2.2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第18-20页
        2.2.1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含义第18-19页
        2.2.2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价值第19-20页
    2.3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第20-23页
        2.3.1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第20-22页
        2.3.2 中国古代自省修身慎独理论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4-34页
    3.1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30页
        3.1.1 教育者综合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第24-25页
        3.1.2 受教育者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第25-27页
        3.1.3 道德榜样教育宣传方式单一第27-28页
        3.1.4 榜样教育活动实施效果欠佳第28-30页
    3.2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2页
        3.2.1 社会转型期对道德榜样教育的消解第30-31页
        3.2.2 学校唯智理念对道德榜样教育的弱化第31页
        3.2.3 家庭理念偏差对道德榜样教育的挑战第31-32页
        3.2.4 个体价值多元化对榜样教育效果的冲击第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对策研究第34-42页
    4.1 加强道德榜样教育的原则第34-36页
        4.1.1 树立道德榜样:主体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第34-35页
        4.1.2 宣传道德榜样:真实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第35-36页
        4.1.3 实施道德榜样教育:持久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第36页
    4.2 科学选树大学生的道德榜样第36-39页
        4.2.1 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第36-37页
        4.2.2 适应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第37-38页
        4.2.3 契合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第38-39页
    4.3 创新开展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第39-41页
        4.3.1 拓展道德榜样教育的宣传渠道第39页
        4.3.2 提高道德榜样教育的实践拓展能力第39-40页
        4.3.3 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联系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46-47页
附录第47-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兴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以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威大学为例
下一篇:俄罗斯联邦副博士研究生培养研究--以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