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1.1 学生写作存在诸多“问题” | 第9页 |
1.1.2 写作学情分析重视不够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0-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1.3.1 写作能力结构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2 写作目标的研究 | 第14-17页 |
1.3.3 写作学情研究 | 第17-20页 |
1.4 研究对象、方法与思路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1.5.1 记叙文 | 第23页 |
1.5.2 写作学情 | 第23-25页 |
1.5.3 学情分析 | 第25-26页 |
第2章 小学生写作学情分析框架构建 | 第26-32页 |
2.1 写作学情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26-29页 |
2.1.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 第26-27页 |
2.1.2 作文评价标准 | 第27-28页 |
2.1.3 作文心理转换理论 | 第28-29页 |
2.2 写作学情分析的维度 | 第29-30页 |
2.2.1 纵向:评价要素 | 第29-30页 |
2.2.2 横向:写作要素 | 第30页 |
2.3 小学生写作学情分析框架 | 第30-32页 |
第3章 小学生写作学情分析框架修正 | 第32-49页 |
3.1 小学生写作学情现状调研 | 第32-45页 |
3.1.1 基于问卷调查的写作学情现状分析 | 第32-38页 |
3.1.2 基于访谈调查的写作学情现状分析 | 第38-45页 |
3.2 小学生写作学情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45-47页 |
3.2.1 小学生写作学情的主要问题 | 第45-46页 |
3.2.2 小学生写作学情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3.3 小学生写作学情分析框架(修正版) | 第47-49页 |
第4章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学情的案例分析 | 第49-85页 |
4.1 “写人”类习作案例的写作学情 | 第49-58页 |
4.1.1 “写人”类习作的学情状况 | 第51-55页 |
4.1.2 “写人”类习作的教学对策 | 第55-58页 |
4.2 “叙事”类习作案例的写作学情 | 第58-68页 |
4.2.1 “叙事”类习作的学情状况 | 第61-66页 |
4.2.2 “叙事”类习作的教学对策 | 第66-68页 |
4.3 “写景”类习作案例的写作学情 | 第68-76页 |
4.3.1 “写景”类写作的学情状况 | 第69-73页 |
4.3.2 “写景”类习作的教学对策 | 第73-76页 |
4.4 “状物”类习作案例的写作学情 | 第76-85页 |
4.4.1 “状物”类习作的学情状况 | 第78-82页 |
4.4.2 “状物”类习作的教学对策 | 第82-85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5-9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85-87页 |
5.1.1 语言问题集中,低年级更为突出 | 第85-86页 |
5.1.2 作文立意不明确问题明显 | 第86页 |
5.1.3 如何选材成学生主要难题 | 第86-87页 |
5.1.4 缺乏衔接与衔接不合理突出 | 第87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87-91页 |
5.2.1 鼓励学生多途径表达观点 | 第87-88页 |
5.2.2 辅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 | 第88-89页 |
5.2.3 指导学生搜寻与构建素材库 | 第89页 |
5.2.4 注重学生衔接词语的积累 | 第89-90页 |
5.2.5 依据写作标准,创建学情档案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附录 | 第93-97页 |
附录1 小学生写作学情分析框架二维表格 | 第93-94页 |
附录2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学情分析问卷调查(教师版) | 第94-96页 |
附录3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学情分析访谈(学生版)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件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