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 | 第9-10页 |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求 | 第10页 |
3.个人兴趣所在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教育机智理论 | 第16页 |
2.行为主义理论 | 第16-18页 |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第18-19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19-2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观察法 | 第20-21页 |
2.访谈法 | 第21页 |
3.案例分析法 | 第21页 |
4.文献分析法 | 第21-23页 |
三、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及其分析 | 第23-38页 |
(一)简单答复策略及其分析 | 第23-26页 |
1.简单而不简约的答复 | 第24-25页 |
2.情非所愿的答复 | 第25-26页 |
(二)忽略策略及其分析 | 第26-30页 |
1.无能力关注的忽略 | 第26-28页 |
2.有意为之的忽略 | 第28-29页 |
3.缺少耐心的忽略 | 第29-30页 |
(三)表扬策略及其分析 | 第30-32页 |
1.以激发内在动力为目的的表扬 | 第30-31页 |
2.以强化外在影响力为目的的表扬 | 第31-32页 |
(四)教师包办策略及其分析 | 第32-35页 |
1.独断专行的包办 | 第33-34页 |
2.越俎代庖的包办 | 第34-35页 |
(五)启发诱导策略及其分析 | 第35-38页 |
1.以劝导为主的启发 | 第35-36页 |
2.以劝思为主的启发 | 第36-38页 |
四、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有效策略 | 第38-47页 |
(一)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1.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积极策略与消极策略的对比 | 第38-39页 |
2.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策略表现出了综合性和灵活性 | 第39-40页 |
3.教师选择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策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 第40-43页 |
(二)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策略建议 | 第43-47页 |
1.爱与尊重是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必要前提 | 第43-44页 |
2.灵活机智是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最好策略 | 第44页 |
3.专业素养是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有力保障 | 第44-45页 |
4.适当放手是应对中班幼儿告状的最终目标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