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外骨骼系统性能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人机系统评价现状 | 第17-25页 |
2.1 人机系统定义 | 第17页 |
2.2 人机系统评价 | 第17-19页 |
2.2.1 评价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评价目的 | 第17-18页 |
2.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18页 |
2.2.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8-19页 |
2.3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3.1 调查法 | 第20页 |
2.3.2 实验法 | 第20-21页 |
2.4 人机系统评价的方法 | 第21-24页 |
2.4.1 人体运动参数化描述方法 | 第21-22页 |
2.4.2 工作负荷测量与评估方法 | 第22-23页 |
2.4.3 绩效评估方法 | 第23-24页 |
2.5 总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人与外骨骼系统性能评价体系建立 | 第25-48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人与外骨骼系统整体功能评价标准 | 第26-40页 |
3.2.1 稳定性 | 第27-29页 |
3.2.2 效能 | 第29-33页 |
3.2.3 运动学特性 | 第33-37页 |
3.2.4 动力学特性 | 第37-40页 |
3.3 人与外骨骼系统交互性能评价标准 | 第40-47页 |
3.3.1 物理的人机交互 | 第42-43页 |
3.3.2 生理机能评价 | 第43-46页 |
3.3.3 主观评价 | 第46-47页 |
3.3.4 安全性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人与外骨骼系统性能分析实验数据采集 | 第48-59页 |
4.1 实验目的 | 第48页 |
4.2 实验对象 | 第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57页 |
4.3.1 设计实验方案 | 第48-51页 |
4.3.2 实验设备 | 第51-53页 |
4.3.3 实验数据采集 | 第53-57页 |
4.4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 | 第57-58页 |
4.4.1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7-58页 |
4.4.2 实验结果 | 第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人与外骨骼系统性能评价体系应用 | 第59-81页 |
5.1 人与外骨骼系统整体功能评价分析 | 第59-73页 |
5.1.1 稳定性分析 | 第59页 |
5.1.2 效能分析 | 第59-61页 |
5.1.3 运动学特性分析 | 第61-70页 |
5.1.4 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70-73页 |
5.2 人与外骨骼系统交互性能分析 | 第73-80页 |
5.2.1 物理的人机交互力分析 | 第73-75页 |
5.2.2 生理机能分析 | 第75-76页 |
5.2.3 主观评价分析 | 第76-80页 |
5.2.4 安全性分析 | 第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4页 |
6.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 第81-83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1 | 第90-91页 |
附录2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