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1.2.1 DEA模型简介 | 第15-17页 |
1.2.2 融资效率的定义 | 第17-18页 |
1.2.3 国外融资效率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2.4 国内融资效率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5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1.4 本文特色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恒大地产发展现状及融资方面的主要问题 | 第26-34页 |
2.1 恒大地产发展现状 | 第26-31页 |
2.1.1 恒大地产简介 | 第26-27页 |
2.1.2 恒大地产经营状况 | 第27-28页 |
2.1.3 恒大地产财务状况 | 第28-31页 |
2.2 恒大地产融资方面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2.2.1 资产负债率高企 | 第31页 |
2.2.2 盈利能力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 | 第31-32页 |
2.2.3 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内源融资紧张 | 第32-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恒大地产DEA-Malmquist融资效率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4-46页 |
3.1 应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恒大地产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4-36页 |
3.1.1 应用DEA-Malmquist模型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3.1.2 应用DEA-Malmquist模型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3.2 评价指标选择 | 第36-41页 |
3.2.1 房企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3.2.2 评价指标的汇总 | 第38-39页 |
3.2.3 评价指标的选定 | 第39-41页 |
3.3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41-43页 |
3.4 投入产出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恒大地产融资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 第46-80页 |
4.1 静态效率评价分析 | 第46-60页 |
4.1.1 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 | 第46-55页 |
4.1.2 标杆分析 | 第55-59页 |
4.1.3 投入冗余分析 | 第59-60页 |
4.2 动态效率评价分析(Malmquist指数分析) | 第60-78页 |
4.2.1 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分析 | 第61-63页 |
4.2.2 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分析 | 第63-68页 |
4.2.3 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分析 | 第68-7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对恒大地产提高融资效率的建议 | 第80-89页 |
5.1 优化融资结构 | 第80-82页 |
5.1.1 降低资产负债率 | 第80-81页 |
5.1.2 降低银行贷款渠道依赖度 | 第81页 |
5.1.3 完善长短期债务结构 | 第81-82页 |
5.2 降低融资成本 | 第82-84页 |
5.2.1 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 第82-83页 |
5.2.2 合理确定信托融资的规模 | 第83-84页 |
5.3 增强内源融资能力 | 第84-86页 |
5.3.1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 第84-86页 |
5.3.2 培育自我积累能力 | 第86页 |
5.4 建立健全融资风险预警机制 | 第86-88页 |
5.4.1 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87-88页 |
5.4.2 健全风险预警体系保障机制 | 第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附录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