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空间大延迟容忍网络的时空确定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时间同步技术的发展第15-16页
        1.2.2 深空探测自主导航发展第16页
        1.2.3 X射线脉冲星的发现与研究第16-17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7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时空基准和误差分析第19-28页
    2.1 时空基准第19-24页
        2.1.1 时间系统第19-21页
        2.1.2 坐标系统第21-24页
    2.2 误差分析第24-27页
        2.2.1 对流层延迟第24-25页
        2.2.2 电离层延迟第25-26页
        2.2.3 Sagnac效应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X射线脉冲星定位与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第28-42页
    3.1 脉冲星的基本理论第28-33页
        3.1.1 脉冲星的发现与观测第28-29页
        3.1.2 脉冲星辐射信号的分类第29-30页
        3.1.3 X射线脉冲星的基本观测量第30-31页
        3.1.4 X射线脉冲星的标准脉冲轮廓第31-33页
    3.2 双向时间同步技术的原理第33-35页
        3.2.1 时间频率的基础理论第33-34页
        3.2.2 双向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第34-35页
    3.3 X射线脉冲星定位原理第35-40页
        3.3.1 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几何原理第36-37页
        3.3.2 航天器原子时到太阳系质心时间的转换第37-39页
        3.3.3 脉冲星相位预测模型第39-40页
    3.4 X射线脉冲星定位流程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双向时间同步改进算法研究第42-60页
    4.1 动态双向时间同步改进第42-46页
        4.1.1 基于伪时延序列的双向时间同步第42-44页
        4.1.2 基于径向速度的双向时间同步第44-46页
    4.2 STK场景仿真与数据获取第46-50页
        4.2.1 STK场景搭建第46-48页
        4.2.2 不同卫星轨道数据的获取第48-50页
    4.3 仿真分析第50-58页
        4.3.1 不同轨道卫星三种算法仿真第50-55页
            4.3.1.1 地面站与中轨卫星S_MEO第51-52页
            4.3.1.2 地面站与同步卫星S_GEO第52-54页
            4.3.1.3 同步卫星与月球探测器Detector第54-55页
            4.3.1.4 不同场景结果比较第55页
        4.3.2 钟差大小和发送间隔对算法的影响第55-58页
            4.3.2.1 钟差大小的影响第56-57页
            4.3.2.2 发送间隔的影响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基于已知节点的脉冲星TDOA导航定位第60-76页
    5.1 基于已知节点的脉冲星定位的原理第60-62页
    5.2 求解整周模糊度第62-65页
        5.2.1 传统基于SSB的模糊度求解第63-64页
        5.2.2 基于已知节点的模糊度求解第64-65页
    5.3 仿真与验证第65-75页
        5.3.1 脉冲星数据源获取第65-67页
        5.3.2 单一坐标点定位第67-70页
        5.3.3 一段时间的坐标确定第70-75页
            5.3.3.1 以同步卫星为已知节点,对中轨卫星定位第70-72页
            5.3.3.2 以同步卫星为已知节点,对月球探测器定位第72-73页
            5.3.3.3 测量时间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第73-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76-78页
    6.1 论文总结第76-77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型混合式无人机动力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FMI的飞行器联合仿真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