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1.2.1 植被与植被指数 | 第14-15页 |
1.2.2 常见的植被指数 | 第15-17页 |
1.2.3 植被指数的影响因素 | 第17-20页 |
1.2.4 几种不同遥感数据在植被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AVHRR、MODIS和SPOTVGT遥感数据介绍 | 第23-34页 |
2.1 AVHRR遥感数据 | 第23-25页 |
2.1.1 NOAA系列卫星及其AVHRR传感器的特点 | 第23-24页 |
2.1.2 AVHRR-NDVI数据集 | 第24-25页 |
2.2 MODIS遥感数据 | 第25-29页 |
2.2.1 MODIS传感器及其特点 | 第25-28页 |
2.2.2 MODIS数据产品及其植被指数产品 | 第28-29页 |
2.3 SPOT VEGETATION数据 | 第29-31页 |
2.3.1 SPOT系列卫星及其Vegetation传感器的特点 | 第29-30页 |
2.3.2 Vegetation数据产品及其植被指数产品 | 第30-31页 |
2.4 AVHRR-NDVI、MODIS-NDVI以及SPOT-NDVI之间的比较 | 第31-34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4-38页 |
3.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34页 |
3.2 自然资源特点 | 第34-36页 |
3.2.1 气候与水文 | 第34-35页 |
3.2.2 地形地貌 | 第35页 |
3.2.3 土壤与植被 | 第35-36页 |
3.3 秦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现状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38-42页 |
4.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38-40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4.1.2 数据预处理 | 第39-40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秦岭地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42-59页 |
5.1 秦岭地区植被指数变化分析 | 第42-49页 |
5.1.1 NDVI的变化参数提取 | 第42-49页 |
5.2 不同遥感数据反演秦岭山区植被变化的特性和适用性 | 第49-56页 |
5.2.1 不同传感器NDVI统计值分析 | 第49-50页 |
5.2.2 不同传感器NDVI生长季均值多年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5.2.3 不同传感器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整体空间分布特征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5.2.4 生长季多年平均NDVI南北坡空间分布特征比较分析 | 第53-55页 |
5.2.5 不同传感器NDVI像元尺度分析 | 第55-56页 |
5.3 秦岭地区植被变化趋势分析 | 第56-59页 |
第六章 三种不同遥感NDVI与Landsat NDVI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71页 |
6.1 三种NDVI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比较 | 第59页 |
6.2 三种NDVI数据的空间相关关系分析 | 第59-62页 |
6.3 三种NDVI数据与Landsat NDVI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分析 | 第62-64页 |
6.4 三种不同遥感NDVI与Landsat NDVI动态变化的一致性分析 | 第64-67页 |
6.5 秦岭地区AVHRR NDVI数据的修正 | 第67-7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讨论 | 第73-74页 |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