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1.2.1 土壤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 第13-14页 |
1.2.2 土壤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3 土壤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15-19页 |
1.2.4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的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 第19-20页 |
1.2.5 土壤的矿化量、硝化量、反硝化量模型研究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页 |
2.2 采样与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3 土壤氮矿化与拟合模型 | 第25-26页 |
2.3.1 土壤氮矿化试验 | 第25页 |
2.3.2 拟合模型 | 第25-26页 |
2.4 土壤氮硝化与拟合模型 | 第26页 |
2.4.1 土壤氮硝化试验 | 第26页 |
2.4.2 拟合模型 | 第26页 |
2.5 土壤氮反硝化与拟合模型 | 第26-27页 |
2.5.1 氮反硝化试验 | 第26页 |
2.5.2 拟合模型 | 第26-27页 |
2.6 模拟评价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素状况 | 第29-37页 |
3.1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氮素形态 | 第29-31页 |
3.2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 | 第31-32页 |
3.3 土壤氮素状况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3.4 讨论 | 第34-35页 |
3.5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特性 | 第37-45页 |
4.1 土壤氮素矿化作用曲线 | 第37-39页 |
4.2 土壤氮素矿化作用模型拟合 | 第39-40页 |
4.3 土壤氮素矿化作用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4.4 土壤氮素矿化作用预测方程 | 第41-42页 |
4.5 讨论 | 第42-44页 |
4.5.1 氮矿化曲线及其受土壤性质的影响 | 第42-43页 |
4.5.2 土壤氮矿化动力学参数估算 | 第43-44页 |
4.6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土壤氮素硝化作用特性 | 第45-51页 |
5.1 土壤氮素硝化曲线 | 第45-47页 |
5.2 土壤氮素硝化作用模型拟合 | 第47-48页 |
5.3 土壤氮素硝化作用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5.4 土壤氮素硝化作用预测方程 | 第49页 |
5.5 讨论 | 第49-50页 |
5.6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土壤氮素反硝化作用特性 | 第51-57页 |
6.1 土壤氮素反硝化曲线 | 第51-53页 |
6.2 土壤氮素反硝化拟合模型拟合 | 第53-54页 |
6.3 土壤氮素反硝化作用影响因素 | 第54页 |
6.4 土壤氮素反硝化作用预测方程 | 第54-55页 |
6.5 讨论 | 第55-56页 |
6.6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5页 |
7.1 讨论 | 第57-62页 |
7.1.1 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影响 | 第57-59页 |
7.1.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第59-60页 |
7.1.3 土壤pH的影响 | 第60-61页 |
7.1.4 土壤矿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联系 | 第61-62页 |
7.2 结论 | 第62-63页 |
7.3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7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