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相关问题的诠释 | 第10-21页 |
(一) 先秦儒家优秀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10-15页 |
1. 教育目的 | 第10-12页 |
2. 教育对象 | 第12-13页 |
3. 教育内容 | 第13-14页 |
4. 教学方法 | 第14-15页 |
(二) 解读人格与健康人格 | 第15-18页 |
1. 人格的含义 | 第15-17页 |
2. 健康人格的含义 | 第17-18页 |
(三) 高中生健康人格的标准 | 第18-21页 |
1. 人际关系方面 | 第19页 |
2. 学习方面 | 第19页 |
3. 自我意识方面 | 第19-21页 |
二、高中生目前的人格问题及成因 | 第21-29页 |
(一) 高中生目前的人格问题 | 第21-23页 |
1. 心理失衡,人际关系紧张 | 第21-22页 |
2. 学而无趣,厌学情绪高涨 | 第22-23页 |
3. 意志薄弱,自我调控能力差 | 第23页 |
(二) 高中生人格问题的成因 | 第23-29页 |
1. 自身方面的原因 | 第23-25页 |
2. 家庭方面的原因 | 第25-26页 |
3. 学校方面的原因 | 第26-27页 |
4. 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 | 第27-29页 |
三、先秦儒家优秀教育思想对高中生健康人格形成的积极影响 | 第29-41页 |
(一) 人际交往方面 | 第29-34页 |
1. 有助于形成温馨的亲子关系 | 第29-31页 |
2. 有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 第31-33页 |
3. 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 | 第33-34页 |
(二)学习方面 | 第34-38页 |
1.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 第34-36页 |
2.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 第36-37页 |
3.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 第37-38页 |
(三)自我意识方面 | 第38-41页 |
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 第38-39页 |
2.有助于得到良好的自我体验 | 第39-40页 |
3.有助于形成有效的自我调节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