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社会组织孵化器功能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6页
        (一)国外的文献综述第10-11页
        (二)国内的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5-16页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页
    三、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社会组织孵化器定义及理论基础第17-20页
    一、社会组织孵化器定义第17-18页
    二、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企业孵化器理论第18-19页
        (二)组织生命周期理论第19-20页
第三章 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功能比较第20-40页
    一、国内外案例分析第20-25页
        (一)上海恩派:组织自主型孵化器第20-22页
        (二)南京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政府主导型孵化器第22页
        (三)台湾百达文教育成中心:教会创办型孵化器第22-23页
        (四)日本NPO支援中心:多领域发展的孵化器第23-24页
        (五)美国非营利组织协会(NCN):混合模式运营的孵化器第24-25页
    二、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功能模式比较第25-34页
        (一)社会组织孵化器赋能功能比较第25-27页
        (二)社会组织孵化器供给功能比较第27-30页
        (三)社会组织孵化器共享功能比较第30-31页
        (四)社会组织孵化器联盟功能比较第31-32页
        (五)社会组织孵化器桥梁功能比较第32-34页
    三、阻碍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困境及原因第34-40页
        (一)自主性分析第34-35页
        (二)功能适用度分析第35-36页
        (三)孵化过程合理性分析第36-38页
        (四)运营模式分析第38-40页
第四章 我国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发展模式研究第40-48页
    一、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赋能和供给功能发展:公益创投模式第40-42页
        (一)模式条件:社会组织孵化器的特殊属性第40-41页
        (二)公益创投的两种途径第41-42页
    二、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共享功能发展:包容性合作模式第42-45页
        (一)模式条件:信息共享与角色定位第43页
        (二)包容性体系中的四种关系第43-45页
    三、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联盟和桥梁功能发展:主体互动模式第45-48页
        (一)模式条件:平台构建和沟通机制第46页
        (二)互动模式中的三种利益主体第46-48页
第五章 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第48-52页
    一、优化孵化器的供给功能:制度政策与公益创投并行第48-49页
        (一)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法律方面第48页
        (二)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政策制度方面第48-49页
        (三)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经营模式方面第49页
    二、强化孵化器的赋能功能:严格定义,人性执行第49-50页
        (一)严格界定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功能定义第49-50页
        (二)加入人性化因素第50页
    三、完善孵化器的共享和桥梁功能:信息渠道,考评机制第50-51页
        (一)提高信息获取的多渠道和准确性第50-51页
        (二)细化和具体考量指标第51页
    四、深化孵化器的联盟功能:抱团取暖第51-52页
第六章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7-58页
后记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开发机制研究--基于上海税务系统专业技术类人才的考察
下一篇: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以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