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4页 |
1.1 物质中的磁性 | 第12-14页 |
1.1.1 磁性的起源 | 第12页 |
1.1.2 电子磁矩的产生 | 第12-13页 |
1.1.3 磁性分类 | 第13页 |
1.1.4 磁矩间的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1.2 自旋失措和相关物理概述 | 第14-33页 |
1.2.1 自旋失措的研究历史 | 第14-15页 |
1.2.2 自旋失措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2.3 几种典型自旋失措系统概述 | 第16-33页 |
1.3 自旋失措与铁电性 | 第33-42页 |
1.3.1 多铁性物理概述 | 第33-34页 |
1.3.2 多铁性与自旋失措的关系 | 第34-35页 |
1.3.3 自旋失措在多铁性材料中的应用 | 第35-4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第42-44页 |
第二章 自旋失措体系Dy_2Ti_2O_7中的多铁性研究 | 第44-66页 |
2.1 自旋冰Dy_2Ti_2O_7综述 | 第44-47页 |
2.2 Dy_2Ti_2O_7潜在铁电性分析 | 第47-48页 |
2.3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5页 |
2.4.1 晶体结构及其表征 | 第50-51页 |
2.4.2 DTO的铁电性和介电性 | 第51-52页 |
2.4.3 磁性和比热 | 第52-56页 |
2.4.4 磁电响应 | 第56-59页 |
2.4.5 DTO多铁性来源的其它实验证据 | 第59-63页 |
2.4.6 Monte Carlo模拟 | 第63-6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Mn缺失对Ca_3CoMnO_6中自旋失措和铁电性能的调控 | 第66-82页 |
3.1 多铁的微观机制 | 第66-68页 |
3.2 Ca_3CoMnO_6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68-70页 |
3.3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70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3.4.1 晶体结构及其表征 | 第70-71页 |
3.4.2 铁电性、磁性和介电 | 第71-72页 |
3.4.3 Ca_3CoMn_(1-x)O_6磁电响应 | 第72-73页 |
3.4.4 Mn缺失Ca_3CoMn_(1-x)O_6的铁电性调制机理讨论 | 第73-74页 |
3.4.5 Fe掺杂Ca_3CoMn_(0.92-x)Fe_xO_6的铁电性调控 | 第74-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四章 尖晶石结构FeCr_2S_4中的铁电和亚铁磁耦合 | 第82-98页 |
4.1 FeCr_2S_4的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82-84页 |
4.2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84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4-97页 |
4.3.1 晶体结构及其表征 | 第84-85页 |
4.3.2 磁性和比热 | 第85-86页 |
4.3.3 铁电性和介电性 | 第86-88页 |
4.3.4 磁电耦合 | 第88-90页 |
4.3.5 磁介电效应 | 第90页 |
4.3.6 FeCr_2S_4多铁性机制讨论 | 第90-9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多晶GdMnO_3的铁电性及其多重磁电响应 | 第98-110页 |
5.1 RMnO_3自旋失措研究背景 | 第98-100页 |
5.2 GdMnO_3研究动机 | 第100-101页 |
5.3 样品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101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1-109页 |
5.4.1 晶体结构、磁性和比热 | 第101-102页 |
5.4.2 铁电性和介电 | 第102-104页 |
5.4.3 磁场对铁电性的调控 | 第104页 |
5.4.4 GMO的可能的T-H相图 | 第104-106页 |
5.4.5 无序和缺陷对GMO的磁相图的理论讨论 | 第106-10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10-113页 |
6.1 总结 | 第110-112页 |
6.2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2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32-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