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棕地”更新中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1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城市棕地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第9页
        1.1.2 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是城市棕地更新的关键催化剂第9-10页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0-11页
第二章 城市棕地与工业遗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综述第11-21页
    2.1 相关概念解析第11-12页
        2.1.1 城市棕地第11页
        2.1.2 工业遗产第11-12页
    2.2 国外城市棕地更新理论第12-15页
        2.2.1 城市棕地更新的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第12-13页
        2.2.2 城市棕地更新的目标与主要内容第13页
        2.2.3 西方国家棕地治理与再开发第13-15页
    2.3 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实践第15-19页
        2.3.1 工业遗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第15-16页
        2.3.2 欧洲工业遗产旅游线路第16页
        2.3.3 纪念性展览模式第16-17页
        2.3.4 商业娱乐模式第17-18页
        2.3.5 城市公园模式第18页
        2.3.6 现代产业园区模式第18页
        2.3.7 LOFT居住模式第18-19页
    2.4 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是城市棕地更新的催生动因第19-21页
第三章 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的方法研究第21-29页
    3.1 工业遗产价值体系构成第21-23页
        3.1.1 历史价值第21页
        3.1.2 技术价值第21页
        3.1.3 建筑价值第21-22页
        3.1.4 景观价值第22页
        3.1.5 社会价值第22-23页
        3.1.6 利用价值第23页
    3.2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开发方式第23-25页
        3.2.1 整体区域式再利用第23-24页
        3.2.2 风貌景观式再利用第24页
        3.2.3 建筑单体式保护性再利用第24-25页
        3.2.4 景观元素式保护性再利用第25页
    3.3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运作方式第25-29页
        3.3.1 自下而上式第26页
        3.3.2 自上而下式第26-27页
        3.3.3 介入式开发第27-29页
第四章 滨海新区的工业遗产现状研究第29-41页
    4.1 滨海新区近现代工业发展脉络梳理第29-32页
        4.1.1 开埠之前第29页
        4.1.2 洋务运动时期(1860-1901)第29-30页
        4.1.3 民国时期(1912-1948)第30-31页
        4.1.4“一五二五时期”(1949-1962)第31-32页
        4.1.5 全面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第32页
        4.1.6 发展线索梳理第32页
    4.2 滨海新区城市棕地更新面临的挑战第32-34页
        4.2.1 部分棕地处于城市核心区第32-33页
        4.2.2 棕地更新改造是多学科融合的课题第33页
        4.2.3 棕地改造中盲目建设严重第33页
        4.2.4 棕地更新改造的投资风险与收益不明确第33-34页
        4.2.5 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第34页
    4.3 滨海新区典型工业遗产的现状研究与问题第34-41页
        4.3.1 工业遗产类型第34-35页
        4.3.2 典型工业遗产现状情况与问题第35-41页
第五章 滨海新区城市棕地更新中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建议第41-54页
    5.1 滨海新区城市棕地更新策略第41-43页
        5.1.1 滨海新区城市棕地类型第41页
        5.1.2 城市棕地功能更新建议第41-42页
        5.1.3 城市棕地景观处理建议第42-43页
        5.1.4 工业遗产在城市棕地更新中的作用第43页
    5.2 工业遗产保护策略第43-48页
        5.2.1 工业遗产价值判定方法第43-44页
        5.2.2 价值综合评价方法第44-47页
        5.2.3 保护体系构建第47-48页
    5.3 典型工业遗产保护性再利用策略第48-54页
        5.3.1 天津化工厂保护性再利用策略第48-50页
        5.3.2 亚细亚火油公司保护性再利用策略第50-52页
        5.3.3 新港船厂保护性再利用策略第52-54页
第六章 工业遗产管理对策研究第54-60页
    6.1 管理对策构建思路第54页
    6.2 构建工业遗产管理体系第54-55页
    6.3 规划管理部门作为管理主体第55页
        6.3.1 规划管理部门作为主要牵头管理主体的重要性第55页
        6.3.2 确立规划引领、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的管理机制第55页
    6.4 工业遗产的认定第55-56页
        6.4.1 理清天津工业遗产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区别第55页
        6.4.2 天津工业遗产的界定第55-56页
        6.4.3 建立认定程序第56页
    6.5 规划编制管理研究第56-58页
        6.5.1 明确规划层次第56页
        6.5.2 保护类规划的编制管理研究第56-57页
        6.5.3 策划类规划的编制管理研究第57-58页
    6.6 管理审批研究第58-59页
        6.6.1 对工业遗产地块的审批管理第58-59页
        6.6.2 对工业遗产建筑的公益性和经营性更新管理第59页
    6.7 实施保障措施第59-60页
        6.7.1 加快推进工业遗产管理的法律保障第59页
        6.7.2 利用基金组织实现资金筹措多元化第59页
        6.7.3 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第59页
        6.7.4 实施挂牌保护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改造研究
下一篇:辐射—热—流耦合作用下钢构件及单层网壳结构温度场分析与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