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其他结构论文

辐射—热—流耦合作用下钢构件及单层网壳结构温度场分析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大跨度空间结构非均匀温度场理论及数值模拟方法第13-39页
    2.1 太阳辐射理论第13-19页
        2.1.1 太阳角度参数第13-15页
        2.1.2 太阳辐射模型第15-18页
        2.1.3 任意方位的太阳辐射强度计算第18-19页
    2.2 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第19-37页
        2.2.1 General设置第19-20页
        2.2.2 能量方程(Energy)第20-21页
        2.2.3 湍流设置(Viscous)第21-25页
        2.2.4 辐射模型(Radiation)第25-28页
        2.2.5 边界条件设置(Boundary Conditions)第28-32页
        2.2.6 压力-速度耦合计算方法(Pressure-Velocity Coupling)第32-34页
        2.2.7 空间离散方法(Spatial Discretization)第34-36页
        2.2.8 亚松弛处理及亚松驰因子选择第36-37页
    2.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辐射-热-流耦合作用下封闭方钢管温度实测试验第39-52页
    3.1 封闭系统的温度计算理论第39-43页
        3.1.1 封闭腔内自然对流换热第39-41页
        3.1.2 封闭腔内的辐射换热第41-43页
    3.2 太阳辐射作用下封闭方钢管温度场试验设计第43-45页
        3.2.1 试验目的第43页
        3.2.2 试验方案第43-45页
    3.3 试验数据结果分析第45-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辐射-热-流耦合作用下封闭方钢管温度场数值模拟第52-66页
    4.1 封闭方钢管数值模拟模型建立第52-53页
    4.2 封闭方钢管数值模拟结果第53-65页
        4.2.1 T1试件(未做处理的封闭方钢管)第53-56页
        4.2.2 T2试件(两侧开洞的方钢管)第56-59页
        4.2.3 T3试件(置于多孔钢箱中)第59-60页
        4.2.4 T4试件(置于密闭钢箱中)第60-63页
        4.2.5 T5试件(置于有保温材料的密闭钢箱中)第63-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辐射-热-流耦合作用下大跨度空间结构温度场研究第66-75页
    5.1 太阳辐射与外界空气流动耦合作用下非均匀温度场分析第66-70页
    5.2 考虑建筑夹层的大跨度空间结构非均匀温度场分析第70-73页
    5.3 玻璃屋面大跨度空间结构非均匀温度场分析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考虑太阳辐射作用的钢构件温度计算简化公式第75-99页
    6.1 考虑太阳辐射的钢板温度计算简化公式第75-86页
        6.1.1 钢板温度计算理论第75-76页
        6.1.2 钢板温度简化计算公式第76-80页
        6.1.3 钢板温度计算算例第80-84页
        6.1.4 简化计算公式结果与温度实测值对比第84-86页
    6.2 考虑太阳辐射的方钢管温度计算简化公式第86-91页
        6.2.1 方钢管温度计算简化公式第86-88页
        6.2.2 方钢管温度计算算例第88-91页
    6.3 太阳辐射作用下圆钢管温度计算简化公式第91-96页
        6.3.1 圆钢管温度计算简化公式第91-93页
        6.3.2 圆钢管温度计算算例第93-96页
    6.4 太阳辐射作用下H型钢温度计算简化公式第96-98页
    6.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7.1 结论第99-100页
    7.2 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5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棕地”更新中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下一篇:燃气驱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运行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