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2 论文涉及的关键概念及相关理论界定 | 第20-25页 |
2.1 会计确认的概念 | 第20-21页 |
2.2 碳排放权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1 经济学视角对碳排放权的定义 | 第21页 |
2.2.2 法学视角对碳排放权的定义 | 第21-22页 |
2.2.3 会计学视角对碳排放权的定义 | 第22页 |
2.3 碳排放权的取得来源和经济用途 | 第22-23页 |
2.3.1 碳排放权的取得来源 | 第22-23页 |
2.3.2 碳排放权的经济用途 | 第23页 |
2.4 碳排放权的交易类型介绍 | 第23-25页 |
2.4.1 基于配额的总量和交易机制的介绍 | 第23-24页 |
2.4.2 基于项目的基准和信用机制介绍 | 第24-25页 |
3 碳排放权的会计实质及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3.1 碳排放权的属性分析 | 第25-27页 |
3.1.1 碳排放权的商品属性 | 第25-26页 |
3.1.2 碳排放权的货币属性 | 第26页 |
3.1.3 碳排放权的金融工具属性 | 第26-27页 |
3.2 碳排放权的资产特性 | 第27-29页 |
3.2.1 碳排放权归属于资产 | 第27-28页 |
3.2.2 碳排放权是一种权利性资产 | 第28-29页 |
3.3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3.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3.3.2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0页 |
4 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 | 第30-37页 |
4.1 碳排放权是否应被确认 | 第30-31页 |
4.2 碳排放权应确认为资产 | 第31-35页 |
4.2.1 碳排放权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 | 第31页 |
4.2.2 碳排放权应确认的资产类型 | 第31-35页 |
4.2.2.1 确认为存货 | 第32页 |
4.2.2.2 确认为金融资产 | 第32-33页 |
4.2.2.3 确认为无形资产 | 第33-35页 |
4.3 两种碳排放权交易类型的会计确认 | 第35-37页 |
4.3.1 总量和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 | 第35-36页 |
4.3.2 基准和信用机制下的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 | 第36-37页 |
5 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 第37-42页 |
5.1 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 | 第37-40页 |
5.1.1 获得碳排放权时的会计处理 | 第37-39页 |
5.1.2 企业实际碳排放时的会计处理 | 第39页 |
5.1.3 碳排放权进行交易时的会计处理 | 第39-40页 |
5.2 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过程 | 第40-42页 |
5.2.1 获得碳排放权时的会计处理 | 第40-41页 |
5.2.2 碳排放权价值变动时的会计处理 | 第41-42页 |
5.2.3 出售碳排放权时的会计处理 | 第42页 |
6 巨化股份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案例 | 第42-50页 |
6.1 巨化股份公司介绍 | 第42-44页 |
6.2 巨化股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分析 | 第44-47页 |
6.2.1 第一阶段将碳排放权确认为存货 | 第45-46页 |
6.2.2 第二阶段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 | 第46-47页 |
6.3 巨化股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分析 | 第47-50页 |
6.3.1 巨化股份的案例介绍 | 第47-48页 |
6.3.2 巨化股份现阶段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过程 | 第48页 |
6.3.3 对于巨化股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建议 | 第48-50页 |
7 结语与展望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