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序言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概述 | 第14-21页 |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 第14-15页 |
2.2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 第15-17页 |
2.2.1 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功能 | 第15-16页 |
2.2.2 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功能 | 第16-17页 |
2.3 学校社会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 第17-21页 |
2.3.1 定位相关 | 第17-18页 |
2.3.2 理论基础相关 | 第18页 |
2.3.3 功能相关 | 第18-19页 |
2.3.4 工作原则相关 | 第19-21页 |
3 学校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1-27页 |
3.1 学校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3.1.1 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 | 第21-22页 |
3.1.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22-23页 |
3.1.3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机制 | 第23页 |
3.2 学校社会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 第23-27页 |
3.2.1 国外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拓展运用的视域 | 第24-25页 |
3.2.2 香港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成果经验印证运用的可行 | 第25-27页 |
4 学校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27-31页 |
4.1 “人本主义”价值理念的运用 | 第27-28页 |
4.1.1 更加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 | 第27-28页 |
4.1.2 满足大学生获得认可、关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 第28页 |
4.1.3 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 第28页 |
4.2 “助人自助”价值理念的运用 | 第28-29页 |
4.2.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9页 |
4.2.2 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自助”能力 | 第29页 |
4.3 “寓教于服务”价值理念的运用 | 第29-31页 |
4.3.1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服务”意识 | 第30页 |
4.3.2 树立为学生提供福利服务的思想 | 第30页 |
4.3.3 以为学生谋取尽可能多的福利为服务宗旨 | 第30-31页 |
5 学校社会工作教育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31-34页 |
5.1 不批判态度,接纳学生 | 第31-32页 |
5.2 真诚信任,良性互动 | 第32页 |
5.3 学生自决,灌注希望 | 第32-34页 |
6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34-45页 |
6.1 学校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 第34-38页 |
6.1.1 科学掌握学生思想状况 | 第34-35页 |
6.1.2 建立师生良好沟通关系 | 第35-36页 |
6.1.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明确性 | 第36页 |
6.1.4 案例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学校个案工作方法的具体步骤 | 第36-38页 |
6.2 学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 第38-42页 |
6.2.1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小组工作类型 | 第38-39页 |
6.2.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 第39-41页 |
6.2.3 促进师生之间有效互动 | 第41页 |
6.2.4 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吸引力 | 第41-42页 |
6.3 学校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 第42-45页 |
6.3.1 加强学校--社区--家庭的联系 | 第42-43页 |
6.3.2 积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 第43页 |
6.3.3 案例分析:学校社区工作在高校的运用,营造“教与学”的良好氛围 | 第43-45页 |
7 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 第45-52页 |
7.1 体现“人在情境中”关注了解学生问题 | 第45-46页 |
7.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系统 | 第46-48页 |
7.3 帮助大学生尽快摆脱困境 | 第48-49页 |
7.4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挥潜能 | 第49-50页 |
7.5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 第50-52页 |
8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件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