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者个人投资概述 | 第16-21页 |
2.1 高等教育投资概念与属性 | 第16-17页 |
2.1.1 教育投资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高等教育投资的属性 | 第16-17页 |
2.2 我国高等教育概况 | 第17-20页 |
2.2.1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2.2 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者个人投资分析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33页 |
3.1 人力资本的理论演进、内涵界定及特征 | 第21-24页 |
3.1.1 人力资本的理论演进 | 第21-23页 |
3.1.2 人力资本的内涵界定 | 第23-24页 |
3.1.3 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24页 |
3.2 人力资本投资的内涵、主体及成本收益 | 第24-27页 |
3.2.1 人力资本投资内涵 | 第24-25页 |
3.2.2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 | 第25-26页 |
3.2.3 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 | 第26-27页 |
3.3 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者个人投资的成本分析 | 第27-29页 |
3.3.1 成本、教育成本及高校教育成本 | 第27-28页 |
3.3.2 高等教育受教者个人投资成本的构成 | 第28-29页 |
3.4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的概念与分类 | 第29-32页 |
3.4.1 经济收益和教育经济收益 | 第29-30页 |
3.4.2 教育收益的分类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者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 第33-40页 |
4.1 成本-收益法 | 第33-35页 |
4.1.1 成本-收益法的基本假设 | 第33-34页 |
4.1.2 成本-收益法被引入高等教育投资的基础 | 第34-35页 |
4.2 高等教育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模型 | 第35-37页 |
4.2.1 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含义 | 第35-36页 |
4.2.2 成本-收益分析的模型 | 第36-37页 |
4.3 高等教育投资的收入函数法 | 第37-38页 |
4.4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38-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者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法具体应用 | 第40-47页 |
5.1 数据来源分析 | 第40-44页 |
5.1.1 大学期间直接成本 | 第40-42页 |
5.1.2 间接成本 | 第42-43页 |
5.1.3 毕业后收入 | 第43-44页 |
5.2 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者个人投资成本-收益计算模型 | 第44-45页 |
5.3 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几点说明 | 第45-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6章 研究结果得出的建议 | 第47-54页 |
6.1 高等教育投资受教者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6.2 本研究结果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建议 | 第48-50页 |
6.3 本研究结果对我国高等教育受教者的建议 | 第50-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