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湿地、城市湿地的定义和内涵 | 第10-11页 |
1.2.2 城市湿地研究 | 第11-12页 |
1.2.3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4 生态系统服务定量评价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前提 | 第14-15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5-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利用的基本规律 | 第19-32页 |
2.1 人类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规律 | 第19-21页 |
2.1.1 人类自身发展生存的需求 | 第19-20页 |
2.1.2 人类对湿地环境资源的认识 | 第20-21页 |
2.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流转的功能空间 | 第21-25页 |
2.2.1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空间机制 | 第21-23页 |
2.2.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的基本过程 | 第23-25页 |
2.3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建构 | 第25-28页 |
2.3.1 物质空间 | 第26页 |
2.3.2 非物质空间 | 第26-28页 |
2.4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流转的空间构型 | 第28-32页 |
2.4.1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的控制要素 | 第28-29页 |
2.4.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流转建设类型 | 第29-32页 |
第3章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值评估 | 第32-51页 |
3.1 泉州湾河口湿地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32页 |
3.1.2 气候 | 第32-33页 |
3.1.3 水文及湿地环境 | 第33页 |
3.2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识别 | 第33-38页 |
3.2.1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识别 | 第33-35页 |
3.2.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结构要素 | 第35-37页 |
3.2.3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类型的识别 | 第37-38页 |
3.3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能量流动能值测算 | 第38-51页 |
3.3.1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能量流动确定 | 第38-41页 |
3.3.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值测算修正 | 第41-44页 |
3.3.3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能量流动能值计算 | 第44-51页 |
第4章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过程分析 | 第51-58页 |
4.1 泉州湾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的驱动力 | 第51-55页 |
4.1.1 内部驱动力分析 | 第51-52页 |
4.1.2 外部驱动力分析 | 第52-55页 |
4.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特征 | 第55-58页 |
4.2.1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与湿地资源的有机统一性 | 第55-56页 |
4.2.2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的层次性 | 第56-57页 |
4.2.3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流转的人为性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8-6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5.2 讨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