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体系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桥梁方案设计 | 第17-30页 |
2.1 工程简介 | 第17-18页 |
2.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3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 第19-22页 |
2.3.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3.2 流域概况及地形地貌 | 第19-20页 |
2.3.3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2页 |
2.3.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页 |
2.3.5 气象条件 | 第22页 |
2.4 总体布置 | 第22-23页 |
2.4.1 平面设计 | 第22页 |
2.4.2 纵断面设计 | 第22-23页 |
2.4.3 桥梁横断面 | 第23页 |
2.5 桥型方案设计 | 第23-29页 |
2.5.1 桥型方案一(月亮拱桥) | 第23-25页 |
2.5.2 桥型方案二(自锚式悬索桥) | 第25-27页 |
2.5.3 桥型方案三(单索面独塔斜拉桥) | 第27-29页 |
2.6 桥型方案综合比选及推荐方案 | 第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桥梁结构设计 | 第30-40页 |
3.1 拱肋设计 | 第30-32页 |
3.1.1 结构体系 | 第30页 |
3.1.2 材料 | 第30-31页 |
3.1.3 主拱肋 | 第31页 |
3.1.4 稳定拱肋 | 第31-32页 |
3.1.5 横向连接系 | 第32页 |
3.1.6 拱脚 | 第32页 |
3.2 主梁设计 | 第32-34页 |
3.2.1 钢箱梁 | 第33页 |
3.2.2 混凝土箱梁 | 第33-34页 |
3.3 V 构 | 第34页 |
3.4 吊杆 | 第34-35页 |
3.5 系杆 | 第35页 |
3.6 下部结构 | 第35页 |
3.7 施工要点 | 第35-39页 |
3.7.1 基础施工 | 第35-36页 |
3.7.2 V 构及砼边梁施工 | 第36-37页 |
3.7.3 钢箱梁制造 | 第37页 |
3.7.4 主拱、稳定拱拱肋及横撑、斜撑施工 | 第37-38页 |
3.7.5 钢箱梁、拱肋施工顺序 | 第38-39页 |
3.7.6 吊杆、系杆施工控制 | 第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桥梁静力分析计算 | 第40-53页 |
4.1 计算模型 | 第40页 |
4.2 荷载及荷载组合 | 第40-41页 |
4.2.1 设计荷载 | 第40-41页 |
4.2.2 荷载组合 | 第41页 |
4.3 主要计算结果 | 第41-51页 |
4.3.1 主拱内力及应力结果 | 第41-43页 |
4.3.2 稳定拱内力及应力结果 | 第43-44页 |
4.3.3 吊杆内力及应力结果 | 第44-45页 |
4.3.4 系杆内力及应力结果 | 第45-46页 |
4.3.5 钢箱梁内力及应力结果 | 第46-48页 |
4.3.6 斜撑及横撑应力结果 | 第48页 |
4.3.7 运营阶段混凝土 V 腿验算 | 第48-49页 |
4.3.8 运营阶段混凝土立柱验算 | 第49-50页 |
4.3.9 运营阶段活载主梁位移图 | 第50-51页 |
4.4 主拱应力分析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阻尼器设计研究 | 第53-71页 |
5.1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5.1.1 计算模型 | 第53页 |
5.1.2 边界条件 | 第53-54页 |
5.3 地震响应谱计算分析 | 第54-71页 |
5.3.1 场地地震反应谱 | 第54-56页 |
5.3.2 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6-58页 |
5.3.3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8-60页 |
5.3.4 阻尼器布置方案 | 第60页 |
5.3.5 主桥结构布置阻尼器对受力的影响 | 第60-63页 |
5.3.6 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无阻尼器地震反应分析 | 第63-64页 |
5.3.7 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有阻尼器地震反应分析 | 第64-70页 |
5.3.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