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2 提出研究问题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改进点 | 第20-22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2 改进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理论概念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37页 |
2.1 闭环供应链 | 第22-30页 |
2.1.1 闭环供应链诠释 | 第22-23页 |
2.1.2 闭环供应链流程 | 第23-25页 |
2.1.3 闭环供应链社会经济性 | 第25页 |
2.1.4 闭环供应链研究进程 | 第25-30页 |
2.2 回收渠道模式 | 第30-33页 |
2.3 博弈论 | 第33-37页 |
2.3.1 博弈论概述 | 第33-35页 |
2.3.2 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 | 第35-36页 |
2.3.3 Stackelberg 博弈模型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混合回收渠道模式 | 第37-53页 |
3.1 面向循环产业发展的混合回收渠道模型 | 第38-40页 |
3.1.1 参数符号 | 第38-39页 |
3.1.2 问题描述及假设 | 第39-40页 |
3.2 制造商与零售商混合回收渠道模式 | 第40-41页 |
3.3 零售商与第三方回收机构混合回收渠道模式 | 第41-42页 |
3.4 制造商与第三方回收机构混合回收渠道模式 | 第42-44页 |
3.5 混合回收渠道模式对比 | 第44-46页 |
3.6 算例分析 | 第46-50页 |
3.7 现实意义分析 | 第50-5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制造商与零售商回收模式分析与改进 | 第53-58页 |
4.1 问题陈述 | 第53页 |
4.2 MR 模型与 R 模型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4.3 MR 模型改进之战略协作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58-63页 |
5.1 案例背景分析 | 第58页 |
5.2 格林美的混合回收模式 | 第58-61页 |
5.2.1 社会回收渠道模式 | 第59页 |
5.2.2 企业收购渠道模式 | 第59-60页 |
5.2.3 MR 模型分类 | 第60-61页 |
5.3 格林美回收产业链布局模式启示 | 第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 混合回收渠道模式下零售价关于回购价走势的计算程序 | 第69-71页 |
附录2 混合回收渠道模式下闭环供应链下废旧产品回收率关于回购价走势的计算程序 | 第71-73页 |
附录3 混合回收渠道模式下制造商利润关于回购价走势的计算程序 | 第73-74页 |
附录4 混合回收渠道模式下闭环供应链体系下的总利润关于回购价走势的计算程序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