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轮廓线的提取 | 第14-15页 |
1.2.2 典型特征线的提取算法 | 第15-18页 |
1.2.3 曲线网的构建 | 第18-19页 |
1.3 本文内容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复杂截面线数据的获取技术研究 | 第21-33页 |
2.1 截面线数据的获取 | 第21-25页 |
2.1.1 截面线数据的采集 | 第21-22页 |
2.1.2 数字图像的结构特点 | 第22-23页 |
2.1.3 截面线数据的提取 | 第23-25页 |
2.2 截面线数据模型 IGS 文件的读取 | 第25-32页 |
2.2.1 IGS 文件格式 | 第25-28页 |
2.2.2 IGS 文件数据读取及处理 | 第28-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基于尺度空间技术特征点提取的研究 | 第33-52页 |
3.1 曲率尺度空间 | 第33-36页 |
3.2 高斯函数 | 第36-39页 |
3.3 离散曲率计算 | 第39-43页 |
3.3.1 二阶离散曲率计算法 | 第39-40页 |
3.3.2 三切矢法计算离散曲率 | 第40-42页 |
3.3.3 计算离散曲线的曲率和法矢量 | 第42-43页 |
3.4 特征点的提取 | 第43-51页 |
3.4.1 曲率尺度空间图的建立 | 第43-48页 |
3.4.2 特征点的跟踪提取 | 第48-49页 |
3.4.3 实例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复杂截面线数据特征线的提取 | 第52-70页 |
4.1 特征点的优化处理 | 第52-54页 |
4.1.1 删除曲率值较小的特征点 | 第52-53页 |
4.1.2 删除孤立的特征点 | 第53-54页 |
4.2 初始特征线的生长 | 第54-63页 |
4.2.1 特征点集的数据结构 | 第54-56页 |
4.2.2 折线生长算法 | 第56页 |
4.2.3 改进后的折线生长算法 | 第56-57页 |
4.2.4 搜索邻域特征点 | 第57-60页 |
4.2.5 阈值范围内多特征点的处理 | 第60-63页 |
4.3 初始特征线的光顺拟合 | 第63-66页 |
4.3.1 离散曲线的光顺 | 第63-65页 |
4.3.2 曲线向模型投影 | 第65-66页 |
4.4 实例与小结 | 第66-70页 |
第五章 复杂截面线数据 Voronoi 图的生成 | 第70-86页 |
5.1 基于截面线模型 Voronoi 图的栅格生成算法 | 第70-76页 |
5.1.1 Voronoi 图的定义及应用 | 第70-72页 |
5.1.2 Voronoi 图一般生成算法 | 第72-74页 |
5.1.3 栅格算法 | 第74-75页 |
5.1.4 截面线体数据的栅格构建 | 第75-76页 |
5.2 截面线数据 Voronoi 图的生成 | 第76-85页 |
5.2.1 模型数据结构重构 | 第76-78页 |
5.2.2 V 图生成元的膨胀增长 | 第78-80页 |
5.2.3 三维空间中八向连通算法的实现 | 第80-82页 |
5.2.4 V 图点集的优化与连线处理 | 第82-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总结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