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后期京津地区的农田水利活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5页
    一、选题意义第10页
    二、研究综述第10-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页
    四、创新之处第13-14页
    五、相关概念、范围界定第14-15页
第一章 京津地区的环境和明后期的社会现实第15-23页
    一、明代京畿地区的行政区划第15-16页
    二、京津地区的地理环境第16-17页
        (一) 京津之地的战略位置第16-17页
        (二) 京津地区的自然环境第17页
    三、明后期的社会现实第17-20页
        (一) 政治腐败,导致经济危机第17-18页
        (二) 漕运困难,国家补给不足第18页
        (三) 三饷加派,军费不支第18-19页
        (四) 宗禄麋费,财政赤字增大第19-20页
    四、前人发展京津地区农田水利的主张第20-23页
第二章 徐贞明发展京畿农业的主张与实践第23-32页
    一、徐贞明与《潞水客谈》第23-24页
    二、京畿地区开水田的条件与必要性第24-28页
        (一) 开发京畿地区水田的有利条件第24-25页
        (二) 京畿开水田的必要性第25-28页
    三、京畿开水田的具体措施第28-30页
    四、实践与成效第30-32页
第三章 汪应蛟等在天津开展农田水利第32-44页
    一、汪应蛟开展天津水利营田第32-35页
        (一) 天津发展水利营田的必要性第32页
        (二) 汪应蛟的主张与实践第32-35页
        (三) 汪应蛟于天津屯垦的成效第35页
    二、左光斗经营天津屯务第35-40页
        (一) 左光斗经营天津屯田的背景第35-36页
        (二) 左光斗的屯田活动第36-40页
        (三) 左光斗的屯田成效第40页
    三、董应举经理天津至山海关屯务第40-44页
        (一) 董应举经理屯田事务的前序第40-41页
        (二) 董应举的屯田活动第41-42页
        (三) 屯田成效第42-44页
第四章 徐光启的治水营田活动第44-52页
    一、徐光启亲身实践第44-45页
    二、京津地区发展农田水利的目的第45-47页
        (一) 富国第45-46页
        (二) 强兵第46页
        (三) 变通宗禄第46-47页
    三、徐光启的垦田规划第47-50页
        (一) 治水与垦田相结合第47-49页
        (二) 人聚而田辟第49-50页
    四、徐光启垦田的影响第50-52页
第五章 京津农田水利活动分析第52-60页
    一、徐贞明等人的共性第52-54页
        (一) 地域相同第52-53页
        (二) 目的相同第53页
        (三) 结果相同第53-54页
    二、主张与实践的比较第54-56页
        (一)“二徐”重在宗禄问题第54页
        (二)“纳粟鬻爵”的发展第54-55页
        (三) 两大任务并行第55页
        (四) 技术理论的创新第55-56页
    三、发展京津农业措施的评价与影响第56-60页
        (一) 合乎现实的有效措施与影响第56-58页
        (二) 措施的局限性第58-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个人简历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吴山《治河通考》研究
下一篇:抗战时期朱理治金融思想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