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5-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1.4 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理论机制及文献综述 | 第21-3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σ收敛 | 第21页 |
2.1.2 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 第21-22页 |
2.1.3 俱乐部收敛 | 第22-23页 |
2.2 传统经济收敛研究 | 第23-31页 |
2.2.1 传统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 | 第23-26页 |
2.2.2 传统经济收敛的实证检验 | 第26-30页 |
2.2.3 文献述评 | 第30-31页 |
2.3 空间经济收敛研究 | 第31-37页 |
2.3.1 空间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 | 第31-34页 |
2.3.2 空间经济收敛的实证检验 | 第34-37页 |
2.3.3 文献述评 | 第37页 |
2.4 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中国城市经济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分析 | 第39-59页 |
3.1 人均GDP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 | 第39-44页 |
3.1.1 方法介绍 | 第39-40页 |
3.1.2 城市人均GDP的收敛分布 | 第40-43页 |
3.1.3 城市人均GDP的空间相关性 | 第43-44页 |
3.2 城市夜间灯光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 | 第44-48页 |
3.2.1 夜间灯光数据的提取与校正 | 第45页 |
3.2.2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收敛分布 | 第45-47页 |
3.2.3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空间相关性 | 第47-48页 |
3.3 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 | 第48-57页 |
3.3.1 方法介绍与核算模型 | 第48-50页 |
3.3.2 数据处理与测算结果 | 第50-53页 |
3.3.3 城市生产率的收敛分布 | 第53-55页 |
3.3.4 城市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 | 第55-57页 |
3.4 小结 | 第57-59页 |
第4章 中国城市经济规模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 第59-77页 |
4.1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 第59-63页 |
4.1.1 收敛函数介绍 | 第59-60页 |
4.1.2 空间因素引入 | 第60-61页 |
4.1.3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 第61-63页 |
4.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3-70页 |
4.2.1 基于人均GDP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 第63-65页 |
4.2.2 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 | 第65-67页 |
4.2.3 影响城市经济规模空间收敛的因素分析 | 第67-70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70-75页 |
4.3.1 基于不同的空间计量模型 | 第70-73页 |
4.3.2 基于不同的衡量指标 | 第73-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 第77-91页 |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第77-79页 |
5.1.1 模型构建 | 第77-78页 |
5.1.2 变量选取 | 第78-79页 |
5.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9-86页 |
5.2.1 基于城市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 第79-81页 |
5.2.2 基于生产率分解指标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 第81-83页 |
5.2.3 影响城市生产率空间收敛的因素分析 | 第83-86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86-89页 |
5.3.1 基于不同折旧率的检验 | 第86-88页 |
5.3.2 基于不同空间计量模型的检验 | 第88-89页 |
5.4 小结 | 第89-91页 |
第6章 中国城市经济规模的空间俱乐部收敛性分析 | 第91-108页 |
6.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91-92页 |
6.1.1 模型构建 | 第91-92页 |
6.1.2 数据来源 | 第92页 |
6.2 实证分析 | 第92-107页 |
6.2.1 基于人均GDP的空间俱乐部收敛 | 第92-98页 |
6.2.2 基于城市夜间灯光的空间俱乐部收敛 | 第98-104页 |
6.2.3 不同空间俱乐部经济规模收敛趋势的对比分析 | 第104-107页 |
6.3 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7章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俱乐部收敛性分析 | 第108-126页 |
7.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 第108-109页 |
7.1.1 模型构建 | 第108页 |
7.1.2 数据来源 | 第108-109页 |
7.2 实证分析 | 第109-124页 |
7.2.1 基于生产率的空间俱乐部收敛 | 第109-114页 |
7.2.2 基于生产率分解指标的空间俱乐部收敛 | 第114-121页 |
7.2.3 不同空间俱乐部生产率收敛趋势的对比分析 | 第121-124页 |
7.3 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8章 全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26-137页 |
8.1 全文结论 | 第126-128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28-135页 |
8.2.1 推动城市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 第128-131页 |
8.2.2 推动城市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131-135页 |
8.3 小结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附录 | 第149-154页 |
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