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砷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存在形态 | 第13-16页 |
1.3 砷的来源及危害 | 第16-17页 |
1.4 水体中砷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 第17-20页 |
1.5 零价铁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体砷污染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2-24页 |
2 零价铁复合石英砂(ZVI-Sand)填料对水体中不同形态砷的去除研究 | 第24-3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页 |
2.2.2 试验装置 | 第24-25页 |
2.3 试验内容 | 第25-27页 |
2.3.1 零价铁复合石英砂填料(ZVI-Sand)的制备 | 第25页 |
2.3.2 石英砂填充柱水力特性 | 第25-26页 |
2.3.3 As~Ⅲ和As~Ⅴ吸附柱试验 | 第26页 |
2.3.4 ZVI-Sand填料中铁和砷分析 | 第26页 |
2.3.5 总铁和总砷测定及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4.1 ZVI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7-28页 |
2.4.2 石英砂填充柱水力特性 | 第28-29页 |
2.4.3 ZVI-Sand填充柱出水总铁浓度变化规律 | 第29-31页 |
2.4.4 ZVI-Sand柱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 | 第31-33页 |
2.4.5 ZVI-Sand填料中铁和砷分析 | 第33-35页 |
2.5 小结 | 第35-36页 |
3 海藻酸钠改性ZVI-Sand填充柱对As~Ⅲ的去除研究 | 第36-49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6页 |
3.3 试验内容 | 第36-39页 |
3.3.1 零价铁复合填料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2 试验滤柱的设计 | 第37-39页 |
3.3.3 主要检测项目以及分析方法 | 第39页 |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3.4.1 海藻酸钠固定ZVI-Sand填料中铁含量 | 第39-40页 |
3.4.2 ZVI-Sand填充柱对砷的去除效果 | 第40-43页 |
3.4.3 ZVI-Sand填充柱对砷的吸附累积 | 第43-44页 |
3.4.4 ZVI-Sand填充柱成分分析 | 第44-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海藻酸钠包覆ZVI微珠的制备及As~Ⅲ去除研究 | 第49-7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49-50页 |
4.2.2 海藻酸钠/零价铁复合微珠(SA-ZVI)的制备 | 第50-51页 |
4.2.3 SA-ZVI复合微珠的表征 | 第51页 |
4.3 SA-ZVI微珠除砷研究内容 | 第51-52页 |
4.3.1 不同ZVI:SA比例的复合微珠对As~Ⅲ的吸附 | 第51页 |
4.3.2 溶液初始pH对SA-ZVI吸附As~Ⅲ的影响 | 第51页 |
4.3.3 共存阴阳离子对SA-ZVI吸附As~Ⅲ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等温吸附 | 第52页 |
4.3.5 动力学吸附 | 第5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2-69页 |
4.4.1 SA-ZVI微珠的形貌特征 | 第52-53页 |
4.4.2 SA:ZVI比例对SA-ZVI微珠去除As~Ⅲ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3 吸附时间对SA-ZVI微珠去除As~Ⅲ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4 初始pH对SA-ZVI微珠去除As~Ⅲ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5 共存阴阳离子对SA-ZVI微珠去除As~Ⅲ的影响 | 第56-62页 |
4.4.6 等温吸附 | 第62-64页 |
4.4.7 动力学吸附 | 第64-67页 |
4.4.8 SA-ZVI微珠的表征 | 第67-69页 |
4.5 小结 | 第69-71页 |
5 聚丙烯酸钠协同海藻酸钠包覆ZV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As~Ⅲ去除研究 | 第71-88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71-72页 |
5.2.2 海藻酸钠和聚丙烯酸钠复合材料(PAAS/SA-ZVI)的制备 | 第72页 |
5.2.3 PAAS/SA-ZVI材料的表征 | 第72页 |
5.3 PAAS/SA-ZVI复合材料除砷研究 | 第72-73页 |
5.3.1 溶液初始pH对As~Ⅲ去除的影响 | 第72页 |
5.3.2 共存阴阳离子对As~Ⅲ去除的影响 | 第72-73页 |
5.3.3 等温吸附 | 第73页 |
5.3.4 动力学吸附 | 第7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3-87页 |
5.4.1 复合材料(PAAS/SA-ZVI)形貌特征 | 第73-74页 |
5.4.2 反应时间对As~Ⅲ去除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3 初始pH响对As~Ⅲ去除的影响 | 第75-77页 |
5.4.4 共存阴阳离子对As~Ⅲ去除的影响 | 第77-80页 |
5.4.5 等温吸附 | 第80-82页 |
5.4.6 动力学吸附 | 第82-84页 |
5.4.7 PAAS/SA-ZVI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84-87页 |
5.5 小结 | 第87-8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第90-96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