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现有采样方法及其分析 | 第14-19页 |
1.2.1 标准采样方法 | 第14-17页 |
1.2.2 其他采样方法 | 第17-19页 |
1.3 络合剂络合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1 铅金属络合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镉金属络合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4.1 试验内容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试验试剂 | 第23页 |
2.1.2 试验设备 | 第23-2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2.2.1 样品制备 | 第24-25页 |
2.2.2 试验过程 | 第25页 |
2.2.3 Pb~(2+)、Cd~(2+)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3 铅、镉络合溶解液的理论筛选计算 | 第26-37页 |
3.1 EDTA络合铅、镉离子的计算 | 第28-30页 |
3.2 柠檬酸络合铅、镉离子的计算 | 第30-31页 |
3.3 HEDTA络合铅、镉离子的计算 | 第31-32页 |
3.4 DTPA络合铅、镉离子的计算 | 第32-33页 |
3.5 醋酸络合铅、镉离子的计算 | 第33-35页 |
3.6 草酸络合铅、镉离子的计算 | 第35-37页 |
4 铅及其化合物络合溶解液的筛选 | 第37-55页 |
4.1 铅单质络合溶解液的筛选 | 第37-42页 |
4.1.1 铅单质络合剂的确定 | 第37-38页 |
4.1.2 pH对铅单质溶解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3 温度对铅单质溶解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4 溶解液浓度对铅单质溶解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5 溶解时间对铅单质溶解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铅的化合物络合溶解液的筛选 | 第42-49页 |
4.2.1 各金属粉末络合剂的确定 | 第42-44页 |
4.2.2 pH对铅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3 温度对铅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4 溶解液浓度对铅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5 溶解时间对铅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 铅及其化合物混合组分溶解液的筛选 | 第49-54页 |
4.3.1 铅金属混合组分溶解液确定 | 第49-50页 |
4.3.2 pH对铅混合组分溶解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3 温度对铅混合组分溶解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4 溶解液浓度对铅混合组分溶解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5 溶解时间对混合金属溶解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镉化合物络合溶解液的筛选 | 第55-65页 |
5.1 镉化合物单组分络合溶解液的确定 | 第55-60页 |
5.1.1 pH对镉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5.1.2 温度对镉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5.1.3 溶解液浓度对镉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5.1.4 溶解时间对镉化合物溶解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5.2 镉化合物混合组分溶解液的筛选 | 第60-64页 |
5.2.1 镉化合物混合组分溶解液的确定 | 第60-61页 |
5.2.2 pH对镉混合组分溶解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5.2.3 温度对镉混合组分溶解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5.2.4 溶解液浓度对镉混合组分溶解率的影响 | 第63页 |
5.2.5 溶解时间对镉混合组分溶解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