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写表 | 第9-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1 淀粉的组成与结构 | 第13-14页 |
1.2 淀粉的积累规律 | 第14-15页 |
1.3 淀粉的生物合成 | 第15-16页 |
1.3.1 ADPG的合成 | 第15页 |
1.3.2 多糖链的延仲 | 第15-16页 |
1.3.3 多糖链的分支 | 第16页 |
1.3.4 多糖链的去分支 | 第16页 |
1.4 淀粉生物合成有关的关键酶及其编码的基因 | 第16-18页 |
1.5 淀粉生物合成的糖与激素信号 | 第18-19页 |
1.6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 | 第19-20页 |
1.7 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 | 第20页 |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1.9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2页 |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2-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2.1.2 载体质粒与菌种 | 第22-23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1.5 主要溶液以及培养基 | 第23-24页 |
2.2 主要实验方法及操作流程 | 第24-43页 |
2.2.1 候选基因的克隆 | 第24-28页 |
2.2.2 候选基因的半定量RT-PCR检测 | 第28-30页 |
2.2.3 胚乳发育时期候选基因的相对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30页 |
2.2.4 糖与激素处理 | 第30-31页 |
2.2.5 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1-34页 |
2.2.6 酵母激活验证 | 第34-36页 |
2.2.7 候选基因的GUS染色 | 第36-37页 |
2.2.8 基因枪介导胚乳的瞬时表达 | 第37-38页 |
2.2.9 酵母单杂交 | 第38-39页 |
2.2.10 玉米突变体材料的鉴定与分析 | 第39-40页 |
2.2.11 原核表达 | 第40-42页 |
2.2.12 酵母双杂交筛选玉米胚乳文库 | 第42-43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9页 |
3.1 候选转录因子的确定 | 第43-44页 |
3.2 候选基因的克隆 | 第44-45页 |
3.3 候选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分析 | 第45-46页 |
3.4 候选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 第46-48页 |
3.4.1 各组织总RNA提取的检测 | 第46页 |
3.4.2 候选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第46-47页 |
3.4.3 胚乳组织部位的GUS | 第47-48页 |
3.5 候选基因在胚乳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 | 第48-49页 |
3.5.1 胚乳不同时期总RNA提取的检测 | 第48页 |
3.5.2 候选基因在胚乳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 | 第48-49页 |
3.6 Suc、ABA处理下候选基因的相对荧光定量 | 第49-51页 |
3.6.1 不同处理条件下RNA提取的检测 | 第49页 |
3.6.2 不同处理条件下候选基因的相对荧光定量 | 第49-51页 |
3.7 候选基因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51页 |
3.8 候选基因编码蛋白的转录活性验证 | 第51-52页 |
3.9 基因枪介导胚乳的瞬时过表达 | 第52-54页 |
3.10 酵母单杂交 | 第54-55页 |
3.11 ZmEREB192突变体材料的鉴定与初步分析 | 第55-57页 |
3.11.1 ZmEREB192突变体材料的鉴定 | 第55-56页 |
3.11.2 ZmEREB192突变体材料的初步分析 | 第56-57页 |
3.12 酵母双杂交筛选玉米胚乳文库 | 第57-59页 |
3.12.1 候选基因自激活检测 | 第57-58页 |
3.12.2 胚乳文库的筛选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5页 |
4.1 候选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9-60页 |
4.2 Suc/ABA可能通过诱导转录因子表达参与淀粉合成 | 第60-61页 |
4.3 候选基因的功能特性分析 | 第61页 |
4.4 候选基因调控玉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1-63页 |
4.5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