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苦荞黄酮合成相关MYB转录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其功能鉴定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8-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8页
    1. 植物黄酮合成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1.1 植物黄酮化合物第11页
        1.2 植物黄酮合成途径第11-13页
        1.3 植物黄酮的代谢调控第13页
    2. 植物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3-15页
        2.1 MYB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第13-14页
        2.2 MYB转录因子对植物黄酮合成的调控第14-15页
    3. 苦荞黄酮及其代谢第15-18页
第二章 苦荞FtMYBs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及表达量分析第18-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8-26页
        1.1 材料第18-19页
            1.1.1 植物材料和菌种第18页
            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第18页
            1.1.3 溶液和培养基第18-19页
            1.1.4 主要仪器第19页
        1.2 方法第19-26页
            1.2.1 苦荞核酸提取与cDNA第一链制备第19-20页
            1.2.2 苦荞FtMYBs基因的克隆第20-22页
            1.2.3 苦荞FtMYB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23页
            1.2.4 苦荞黄酮合成相关FtMYBs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第23-25页
            1.2.5 冷胁迫对苦荞黄酮合成相关FtMYBs的表达分析第25页
            1.2.6 黄酮相关FtMYBs转录激活活性鉴定第25-26页
            1.2.7 数据分析第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37页
        2.1 苦荞花期总RNA提取与DNA提取第26-27页
        2.2 苦荞FtMYBs基因的克隆第27-28页
        2.3 苦荞FtMYB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8-32页
        2.4 苦荞黄酮相关FtMYBs价组织表达特异性第32-33页
        2.5 花期苦荞黄酮含量分析第33-34页
        2.6 冷胁迫下苦荞黄酮合成相关FtMYBs表达量分析第34-35页
        2.7 冷胁迫下苦荞花青素含量分析第35-36页
        2.8 苦荞黄酮相关FtMYBs酵母单杂交载体构建第36页
        2.9 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的筛选第36-37页
    3. 讨论第37-41页
        3.1 苦荞FtMYBs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第37-38页
        3.2 黄酮合成相关MYB转录因子的表达特征第38-39页
        3.3 MYB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分析第39-41页
第三章 苦荞黄酮合成相关FtMYBs的功能鉴定第41-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1.1 材料第41页
            1.1.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1页
            1.1.2 主要试剂第41页
            1.1.3 培养基与溶液的配置第41页
        1.2 方法第41-45页
            1.2.1 苦荞黄酮相关MYB转录因子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1-42页
            1.2.2 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第42-43页
            1.2.3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第43页
            1.2.4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43页
            1.2.5 转基因拟南芥黄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43-44页
            1.2.6 转基因拟南芥中黄酮含量测定第44页
            1.2.7 数据分析第44-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2页
        2.1 苦荞黄酮合成相关FtMYBs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5页
        2.2 植物表达重组载体转化农杆菌第45页
        2.3 阳性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45-47页
        2.4 FtMYBs转基因拟南芥表型的变化第47页
        2.5 FtMYBs转基因拟南芥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第47-48页
        2.6 FtMYBs转基因拟南芥中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第48-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3.1 苦荞黄酮合成相关FtMYBs转录因子对于黄酮合成的调控第52-54页
结论与展望第54-55页
    1. 结论第54页
    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2页
致谢第62-6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凉攀烟区烟叶品质差异的主要生态因子识别及适宜区间提取
下一篇:玉米转录因子ZmEREB192、ZmEREB25参与胚乳淀粉合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