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基于欣赏型德育的研究视角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3 对已有研究的认识第18-19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二章 欣赏型德育的理论基础及课堂教学观第21-27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欣赏第21页
        2.1.2 欣赏型德育第21-22页
        2.1.3 欣赏型德育课堂第22页
        2.1.4 欣赏型德育课堂教学第22页
    2.2 欣赏型德育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2.2.1 主体性德育第22-23页
        2.2.2 马克思主义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第23页
        2.2.3 德育美学观第23-24页
    2.3 欣赏型德育的课堂教学观第24-27页
        2.3.1 主张社会道德价值与学生个人道德追求有机结合的德育目标第24页
        2.3.2 注重在情境化、生活化的德育环境中挖掘审美素材第24-25页
        2.3.3 引导学生在自由的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第25页
        2.3.4 期望建立一种“榜样伙伴”式的师生关系第25-27页
第三章 基于欣赏型德育视角的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现状考察第27-37页
    3.1 中学德育课堂教学现状第27-32页
        3.1.1 德育课堂教学目标第30页
        3.1.2 德育课堂教学内容第30-31页
        3.1.3 德育课堂教学方法第31页
        3.1.4 德育课堂师生关系第31-32页
        3.1.5 德育课堂环境情况第32页
    3.2 中学德育课堂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第32-37页
        3.2.1 德育教学目标重认知,忽视学生情感体验第32-33页
        3.2.2 德育教学内容唯教材,缺乏对素材的挖掘第33-34页
        3.2.3 德育教学方式重灌输,轻视学生自主建构第34页
        3.2.4 德育教学过程程序化,缺乏对学生积极性评价第34-35页
        3.2.5 德育课堂忽视学生内心真实体验,师生难以平等交流第35-36页
        3.2.6 德育课堂环境固化,缺乏审美化教学资源的引用第36-37页
第四章 基于欣赏型德育视角的中学德育课堂教学问题归因分析第37-41页
    4.1 学校德育地位认识模糊,德育教育无力第37-38页
        4.1.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重智轻德第37页
        4.1.2 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德育课堂被孤立第37-38页
        4.1.3 教师德育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德育课堂育人目标被忽视第38页
    4.2 家庭德育教育缺失,忽视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第38-39页
        4.2.1 部分家长德育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学校第38-39页
        4.2.2 部分家长自身素质偏低,教育方式不当第39页
    4.3 学生自身第39-41页
        4.3.1 学生对于德育课堂认识偏差,将其定位为“副科”第39-40页
        4.3.2 学生道德判断意识薄弱,审美能力缺乏第40-41页
第五章 实现中学欣赏型德育课堂的基本路径第41-56页
    5.1 以美的展现滋养学生心灵,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第41-42页
        5.1.1 培养学生内在鉴赏美的精神,让学生获得道德情感升华第41-42页
        5.1.2 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追求学生和谐统一的道德品质发展第42页
    5.2 精选道德智慧的成果,审美化改造德育课堂教学内容第42-44页
        5.2.1 选择生活化的德育素材,强化学生道德认同第43页
        5.2.2 挖掘与引申德育内容,拓宽道德教学资源第43-44页
        5.2.3 对德育素材内容进行比较与整合,让学生体会美的存在第44页
    5.3 拓宽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自由的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第44-50页
        5.3.1 创建生活化的德育课堂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第45-47页
        5.3.2 把握课堂教学细节,适时传递道德之美第47-48页
        5.3.3 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由自发欣赏变成为自觉欣赏第48-49页
        5.3.4 利用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改造德育呈现方式,寓教于乐第49-50页
    5.4 建立榜样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在道德欣赏中充分尊重学生第50-52页
        5.4.1 重视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第50-51页
        5.4.2 充分尊重引导学生,形成平等自由的交往关系第51-52页
    5.5 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塑美好育人环境第52-53页
        5.5.1 学校拓宽德育渠道,将课堂主题渗透到充满美感的活动中第52页
        5.5.2 学校按照美学规律设计和优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心灵第52-53页
        5.5.3 对家庭德育给予指导,发挥家庭德育在学校德育中的补充作用第53页
    5.6 中学欣赏型德育课堂教学案例设计第53-56页
第六章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与科研课题第60-61页
附件B:中学德育课堂现状调查问卷第61-63页
附录C: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媒体对大学治理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问题分析及对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