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案情回顾及争议焦点的归纳 | 第9-14页 |
1.1 案情简介 | 第9-10页 |
1.2 判决要旨及结果 | 第10-11页 |
1.3 本案的争议焦点及法院审理意见 | 第11-14页 |
1.3.1 商品房预订单的法律性质 | 第11-12页 |
1.3.2 商品房预订单的法律效力 | 第12页 |
1.3.3 房产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赔偿损失范围的认定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的法律分析 | 第14-33页 |
2.1 本案中商品房预订单的法律性质 | 第14-20页 |
2.1.1 商品房预订单的含义 | 第14页 |
2.1.2 商品房预订单的法律性质的争议 | 第14-16页 |
2.1.3 商品房预订单构成预约合同的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2.1.4 商品房预订单构成预约合同的法律依据 | 第17-19页 |
2.1.5 小结 | 第19-20页 |
2.2 本案中的商品房预订单的法律效力 | 第20-26页 |
2.2.1 商品房预订单种类 | 第20-21页 |
2.2.2 内部预订效力认定的争议 | 第21-22页 |
2.2.3 预约制度效力认定 | 第22-25页 |
2.2.4 小结 | 第25-26页 |
2.3 本案中的房产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 第26-33页 |
2.3.1 缔约过失责任与预约违约责任之争 | 第26-27页 |
2.3.2 继续履行 | 第27-29页 |
2.3.3 支付违约金 | 第29-30页 |
2.3.4 赔偿损失及其范围认定 | 第30-32页 |
2.3.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本案引发的思考及相关立法建议 | 第33-37页 |
3.1 本案引发的对完善我国预约制度必要性的思考 | 第33-34页 |
3.2 完善我国预约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34-37页 |
3.2.1 我国预约制度立法体例的设计 | 第34-35页 |
3.2.2 立法明确预约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 第35页 |
3.2.3 立法明确预约制度的法律效力 | 第35-36页 |
3.2.4 立法明确预约制度的责任形式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