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1章 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 第12-21页 |
| 1.1 合同解除制度的概念 | 第12-14页 |
| 1.2 合同解除制度的特征 | 第14-18页 |
| 1.2.1 订立合同的合法有效性 | 第14-15页 |
| 1.2.2 解除行为的相对条件性 | 第15-16页 |
| 1.2.3 解除行为的相对明确性 | 第16-17页 |
| 1.2.4 解除后果的相对溯及性 | 第17-18页 |
| 1.3 合同解除制度的分类 | 第18-21页 |
| 1.3.1 单方解除与双方解除 | 第18页 |
| 1.3.2 法定解除与协议解除 | 第18-19页 |
| 1.3.3 公力解除与私力解除 | 第19-21页 |
| 第2章 合同解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25页 |
| 2.1 合同解除制度的边际效用分析 | 第21-22页 |
| 2.2 合同解除制度的博弈分析 | 第22-25页 |
| 第3章 合同解除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5-31页 |
| 3.1 英美法系合同解除制度 | 第25-28页 |
| 3.2 大陆法系合同解除制度 | 第28-29页 |
| 3.3 比较分析 | 第29-31页 |
| 第4章 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现状、不足与完善 | 第31-42页 |
| 4.1 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 第31-34页 |
| 4.2 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34-42页 |
| 4.2.1 协议解除规则中增加对国家、社会以及第三人利益的保护 | 第35-36页 |
| 4.2.2 法定解除规则中实现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的有机结合 | 第36-37页 |
| 4.2.3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内容的细化 | 第37-40页 |
| 4.2.4 解除权行使补偿性原则 | 第40页 |
| 4.2.5 解除权行使的排除规则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