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解读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第1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解读的内涵解析 | 第13-17页 |
| 1.1 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 第13-14页 |
| 1.1.1 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 第13页 |
| 1.1.2 尊重和张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 第13-14页 |
| 1.2 满足受教育者的发展性 | 第14-15页 |
| 1.2.1 受教育者的发展性 | 第14页 |
| 1.2.2 满足受教育者的发展性 | 第14-15页 |
| 1.3 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 | 第15-17页 |
| 1.3.1 受教育者具有创造本性 | 第15页 |
| 1.3.2 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 | 第15-17页 |
|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解读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 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 | 第17-19页 |
| 2.1.1 重视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活 | 第17-18页 |
| 2.1.2 追求良好道德,兼顾物质利益 | 第18-19页 |
| 2.1.3 注重人格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19页 |
| 2.2 西方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 第19-22页 |
| 2.2.1 推崇人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 第20-21页 |
| 2.2.2 追求幸福生活,提倡意志自由 | 第21页 |
| 2.2.3 崇尚科学,开创现实生活 | 第21-22页 |
| 2.3 马克思主义有关人文关怀的论述 | 第22-25页 |
| 2.3.1 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要 | 第22-23页 |
| 2.3.2 倡导人的自由,追求人类的解放 | 第23页 |
| 2.3.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3-25页 |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解读的缺失 | 第25-30页 |
| 3.1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解读缺失的表现 | 第25-27页 |
| 3.1.1 重社会轻个体 | 第25-26页 |
| 3.1.2 重理性轻情感 | 第26页 |
| 3.1.3 重主体轻客体 | 第26-27页 |
| 3.1.4 重共性轻个性 | 第27页 |
| 3.2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解读缺失的原因 | 第27-30页 |
| 3.2.1 社会因素 | 第28页 |
| 3.2.2 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因素 | 第28-29页 |
| 3.2.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因素 | 第29-30页 |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解读的基本思路 | 第30-37页 |
| 4.1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解读的理念 | 第30-32页 |
| 4.1.1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 第30-31页 |
| 4.1.2 “主体建构”的目标理念 | 第31页 |
| 4.1.3 “回归生活”的实践理念 | 第31-32页 |
| 4.2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解读的途径 | 第32-37页 |
| 4.2.1 价值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32-33页 |
| 4.2.2 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 第33-34页 |
| 4.2.3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 第34-35页 |
| 4.2.4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