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于中学政治课的意义 | 第15-21页 |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5-18页 |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 | 第15-17页 |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类型 | 第17页 |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发展层级 | 第17-18页 |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政治课的意义 | 第18-21页 |
(一)体现了中学政治课“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 第18页 |
(二)提高了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第18-19页 |
(三)减轻了中学生学习的负担 | 第19页 |
(四)有效落实了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 | 第19-20页 |
(五)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改善班级学风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学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 第21-27页 |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中学政治课中应用的合理性 | 第21-22页 |
(一)中学生乐于表达 | 第21页 |
(二)中学生善于发挥主动性 | 第21-22页 |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在中学政治课中的有效性 | 第22-24页 |
(一)加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 第22页 |
(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思维能力 | 第22-23页 |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23-24页 |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中学政治课中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一)学生心之所向 | 第24页 |
(二)教师素质可行 | 第24-27页 |
第三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 | 第27-33页 |
一、准备阶段 | 第27-28页 |
(一)科学合理的分班、分组 | 第27-28页 |
(二)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 第28页 |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中学政治课中的操作流程 | 第28-33页 |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 第28-29页 |
(二)出示自学内容 | 第29页 |
(三)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 第29-30页 |
(四)检测自学,答疑解惑 | 第30页 |
(五)当堂训练 | 第30-33页 |
第四章 中学政治课“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应用中的反思 | 第33-39页 |
一、学生方面的反思 | 第33-35页 |
(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导致自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 第33-34页 |
(二)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 第34-35页 |
二、教师方面的反思 | 第35-39页 |
(一)教师缺乏语言魅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激情 | 第35-36页 |
(二)教师死搬硬套,未能学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髓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