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关于郭林新气功实践者的人类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23页 |
一、选题原因 | 第8-9页 |
二、田野和研究对象 | 第9-14页 |
三、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一) 医疗人类学中的气功研究 | 第15-18页 |
(二) 关于郭林新气功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 关于临终关怀的研究 | 第19-21页 |
五、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第一章 郭林新气功简介 | 第23-30页 |
一、中国气功和郭林新气功历史简介 | 第23-24页 |
二、郭林新气功时下的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一) 组织结构 | 第25-26页 |
(二) 活动发展方式 | 第26-28页 |
(三) 功法体系简介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坎坷的治病路 | 第30-42页 |
一、癌症“降临” | 第30-35页 |
(一) 多元治疗方式 | 第30-34页 |
(二) 面对死亡 | 第34-35页 |
二、群体抗癌 | 第35-42页 |
(一) 练功群体的形成 | 第36-39页 |
(二) 抗癌明星 | 第39-42页 |
第三章 练功治病的生活 | 第42-52页 |
一、紧迫而单调的时间 | 第42-45页 |
二、生命的重心和节点 | 第45-47页 |
三、回避死亡和心理隔离 | 第47-49页 |
四、病人和家属的宗教需求 | 第49-52页 |
第四章 练功者的解说 | 第52-62页 |
一、功单=“药方” | 第52-54页 |
二、两套话语体系之间的“协调” | 第54-57页 |
三、两套话语体系之间的“对抗” | 第57-62页 |
第五章 分析和结论 | 第62-73页 |
一、污名化 | 第62-66页 |
(一) 癌症烙印 | 第62-65页 |
(二) 练气功的污名化 | 第65-66页 |
二、作为一种临终关怀 | 第66-70页 |
(一) 作为一种信仰 | 第66-68页 |
(二) 临终关怀的实践 | 第68-70页 |
三、重塑自我 | 第70-73页 |
(一) 角色转换 | 第70-71页 |
(二) 再社会化 | 第71-73页 |
后记: 田野回顾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