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1.1 衢州、炭疽、烂脚病 | 第9-10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烂脚老人的生活困境 | 第17-27页 |
2.1 “烂脚老人”的生活困境 | 第17-27页 |
2.1.1 长久的病体摧残,与外部环境产生区隔 | 第17-24页 |
2.1.2 创伤记忆的难以平复,导致个体内部秩序的失衡 | 第24-27页 |
第三章 烂脚老人的现有救助体系 | 第27-36页 |
3.1 政府力量介入下构建的救助体系 | 第27-29页 |
3.2 民间力量推动下构建的救助体系 | 第29-31页 |
3.3 现有救助体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及介入策略 | 第36-44页 |
4.1 社会工作介入的空间及必要性分析 | 第36-38页 |
4.2 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 第38-44页 |
4.2.1 支持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 第39-40页 |
4.2.1.1 家庭层面:融洽家庭成员关系 | 第39-40页 |
4.2.1.2 同辈群体层面:修补社会关系网 | 第40页 |
4.2.1.3 社区层面:消除负面标签,提升社区地位 | 第40页 |
4.2.2 治疗—增能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 第40-41页 |
4.2.3 认知重建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 第41-42页 |
4.2.3.1 拍摄专门的纪录片 | 第41-42页 |
4.2.3.2 继续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 | 第42页 |
4.2.3.3 特殊纪念日,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开展慰问 | 第42页 |
4.2.4 政策倡导导向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44-45页 |
5.2 研究不足与反思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